美感與設計課程

紙的力量

核心概念
  • 體會紙的張力與結構力,及平衡的結構美
  • 將腦袋中的構想執行出來的能力,並適時修正
  • 如何兼顧結構與美感,影響結構的因素有甚麼?
美感知能
  • 透做手做過程認識紙張、瓦楞紙的力與美如何平衡
  • 如何透做手做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瓦楞紙在裁切時順著紋路或逆著紋路的載重是否有差異?
  • 能用紙做出穩固的結構作品

課程概述

本課程實施於高雄市立旗津國民中學,教師現任教於高雄市立鳳西國民中學。

薄薄的一張影印紙,不知有沒有一克的重量,看似單薄的它,有沒有可能撐起一杯飲料呢(使飲料整杯離開桌面)?讓學生透過摺它、撕開它、重新組合它、改變它的結構,嘗試著讓紙張乘載起一杯飲料,使整杯離開桌面五秒鐘不倒呢?接下來給學生更大的挑戰,學生兩兩一組,用瓦楞紙做出一個結構,至少離地面有20公分高,除了不能黏之外,可用綁的、或製作卡榫的方式固定這結構,最後只要使人能站立在上面超過10秒鐘且結構完好如初即通過挑戰。紙不能用黏的,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固定住你要的造型呢?這是學生的第一挑戰,接下來還要動動腦如何讓一張不太硬的紙改變它的結構,甚至能撐出一個高度。從做中學,失敗當中找出方法,體驗結構的力與美。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會用瓦楞紙製作卡榫、做出想要的造型結構。
  2. 學生會用瓦楞紙製作出橋墩的造型。
  3. 學生能學會和同學意見交換,接納他人觀點。
  4. 能從失敗中找出原因,做出新的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1. 美工刀的安全使用方法,有些學生可能根本不知道且沒被教過,所以還是要說明並示範操作一次,以及示範如何拿刀子與尺來割瓦楞紙。
  2. 做橋梁時,學生常常忘了要做從路面到橋梁中間這段連接斜坡,有時候用說的他們聽不太懂,所以後來就要拿一台小車實地示範車子是無法從路面爬樓梯上橋面給他們看,他們一看就知道老師在說什麼了。
  3. 當學生橋梁載重測試失敗時,要引導他們去想一下自己的橋為何會測試失敗,結構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哪裡需要補強呢?
課程規劃
  • 01
    一張紙的力量

    用一張影印紙,讓學生透過摺它、撕開它、重新組合它、改變它的結構,嘗試著讓紙張乘載起一杯飲料,使整杯離開桌面五秒鐘不倒呢?

  • 02
    瓦楞紙初體驗

    讓學生練習用瓦楞紙,透過剪、貼、黏、摺、綁等方式來做一個結構,使自己能成功站在上面不倒下來,結構也沒遭受破壞,藉此熟悉此媒材。

  • 03
    瓦楞紙不可能的任務

    學生利用瓦楞紙,只能以十字卡榫的方式固定做出一個結構(不能綁、黏),至少離地面有一定高度,最後只要使人能站立在上面超過10秒鐘且結構完好如初即通過挑戰。

  • 04
    看看結構的力與美

    與學生討論如何搭好一個成功的結構,你覺得關鍵點在哪?然而一個成功的結構除了有載重功能之外,是否也應該包含視覺上的美感?一樣是成功的結構作品,為何麼他的比較好看?它讓人覺得美的地方在哪?接著引入下一節課的重點,舉例世界上不同樣式的橋墩橋樑作品,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想想如何搭出一個包含結構力與美的橋。

  • 05
    搭起友誼的橋樑

    學生4-6人一組,兩張桌子相隔30公分,用瓦楞紙做出連接兩桌面的橋樑,類似做橋墩的小模型,最後並在橋墩上放重物做測試,看這橋墩是否可耐重且不會垮掉。首先這節課先讓每個人都畫一張橋的設計圖,並於小組內討論誰畫的橋可行度最高,作為小組的橋樑設計圖稿。

  • 06
    開始製作動工

    各小組開始動工,利用瓦楞紙透過卡榫或是吊繩方式結合製作橋梁。

  • 07
    進行橋墩測試

    對各組完成的橋墩開始進行3階段:一是把橋放在兩張相隔30公分的桌上,用一台小車實際開過整個桌面上橋再下桌面,看是否真可行。二是給小組學生30秒時間拿老師提供的飲料放在橋墩上,飲料數量由學生自行決定,以不放垮橋墩為原則。前兩關通過後最後一關則是進行耐震測試,由下一組學生來輕搖兩桌子,看這橋墩是否可通過耐震及耐重測試且不會垮掉,通過測試的小組即可獲得橋上全部飲料,沒通過第三關的可拿到一半的飲料。

  • 08
    學習心得

    透過學習單回饋,讓學生反思這單元的心得及所學。

許甄云
高雄市立鳳西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鳳西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