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不紙一次—結構設計

核心概念
  • 讓學生充分利用紙張這種素材來達成任務。
美感知能
  • 充分運用結構原理,製作出具有美感的燈具,並利用校園空間展示燈具設計。
  • 能在生活中運用色彩與質感。

課程概說

紙張是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素材,本身柔軟、有彈性、具有可塑性,在本課程中,每次活動都會設定不同目標與條件,讓學生充分利用紙張這種素材來達成任務。解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得以「做中學」,透過親手操作來了解如何運用適當的結構來達成目標。後半段的課程則是使用紙張進行燈具製作,也就是說紙張不僅要做出能符應需求的結構,還要展現出美感,以燈光的投射還強調出結構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1. 在紙牌實驗階段,大多數學生均能理解到結構的重要性,部分學生能自行嘗試出更恰
    當的排列組裝方式,從中體會結構之美與結構穩定性之間的關係。
  2. 選購紙牌時,需選擇表面較有摩擦力的款式,避免學生因紙牌太滑而造成挫折感太
    重。
  3. 從紙牌到紙燈罩的學習遷移,其中的關連性仍需要更多的練習去串連,以目前作法,
    多數學生需要時間醞釀才能理解如何運用學習過的概念與技巧。
課程規劃
  • 01
    結構美感

    帶領學生觀看生活周遭的建築與常見物件,引導學生欣賞特色造型建築,與具結構性之產品設計,比較兩者外觀之美感,思考結構美感的重要性。欣賞自然中的結構,並找尋其中的規則性。

  • 02
    ㇐張紙的可能性

    學生嘗試用㇐張紙演變成㇐個立體結構,突破2D 平面,可與過去經驗產生連結、任意發想,並著手實驗,最後進行全班討論。

  • 03
    不同紙材對結構的影響

    每位學生拿到六張三種不同厚度的紙材,經思考與實驗,任選三張紙張,以非黏合的方式進行組裝,產生具美感的立體結構。

  • 04
    立體造型紙燈(㇐)結構發想

    每人設計㇐種單位形,各組內部進行單位形製作交流,分享製作方法與發想來源,每人使用2-3 種單位形,開始思考組構方式。

  • 05
    立體造型紙燈(二)結構補強與修正

    學生組合單位形,並進行結構調整與補強,設定燈具位置。

  • 06
    結構造型的心理感受

    成果發表,作品欣賞與回饋。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