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數大變是美

核心概念
  • 認識圖案設計概念中的單位形、移動方式與密鋪設計
  • 認識藝術家作品中的設計與數學關聯性
美感知能
  • 讓學生透過幾何形設計出「單位形」,並以單位形去安排出不同的組合方式
  • 讓學生透過剪裁、拼貼與重組等方式,去呈現密鋪造型的設計

課程概述

本課程實施於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本課程延續108-1的「紙間的距離」課程中平面幾何規劃的概念,除了延伸幾何形的規劃與安排外,這次課程融入了探索生活與文化藝術中的平面分割的構成美感。
課程一開始先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平面分割的圖案,讓學生了解數學中的規則與生活美感息息相關,並在課堂上介紹平面分割圖案的文化、藝術與生活應用,其中,以艾雪為主加上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作為例子,介紹作品中的幾何運用與移動方式,並分析圖案中的美感構成,欣賞其中的數學規則與藝術之美,學生在經過觀察、思考與探索後,結合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專屬於個人的平面分割設計,設計一件有數學理性與美術感性的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分析平面分割圖案的幾何單位形與移動方式。
  2. 學生能將抽象的幾何單位形轉化成具象的美感造型。
  3. 學生能將所設計的圖案密鋪在平面上,呈現出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數學的理性搭配藝術的感性的課程「數大變是美」,希望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平面分割規律,並發現這份規律與美之間的關係,最後創作出富有理性美的實用作品。在剪裁平面分割的紙型時,我引導著學生能嘗試多種不同的變化方式,在摸索過程中,學生發現多種的變化模式,也找到了失敗的可能,然而每當學生失敗時,我不會說他失敗了,也不會讓他消除實驗的過程,反而我會讓學生保留過程,思考為何無法成功的原因,讓學生了解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百分之百完美的,我們的課程目標並非是找到完美,而是透過學習的歷程,找到最適合你的方式去展現。

當我看到學生的杯墊後,發現學生的創意點子多,設計各式各樣的動物、植物、物品或卡通人物造型,作品相當精采但也可惜時間不夠充裕,無法展現這些作品給全班觀賞,日後如果有機會再實施課程,我會將課程的時間拉長,增加分享與說明作品理念的時間,雖然美術是視覺的藝術,但我希望學生除了創作自己的作品外,更要學會用嘴巴說出自己的理念;用眼睛欣賞他人的創作和用耳朵聆聽別人的創意,感受是多感官的享受,美感也不侷限於一種感覺,感覺到美的不同方法融入到了教學,相信這課程會更加的「玩美」。

課程規劃
  • 01
    觀察與認識藝術文化中的平面分割

    介紹各國文化中的圖案特色,並說明圖案的平面分割規則與美感。 以生活中的平面分割圖案(花窗、花磚等)讓學生發現美的規則性。 讓學生去觀察、收集與紀錄生活周遭哪裡有運用到平面分割的造型。

  • 02
    分析艾雪作品中的藝術性與數學性

    透過介紹艾雪的作品,了解其主題元素分為單一造型、二個造型與多個造型。 分析作品中的移動方式分成:平移、鏡射、旋轉與位移鏡射。 讓學生去分析艾雪作品中的數學骨架和移動方式,了解作品中的幾何形變化。

  • 03
    設計平面分割圖案-單位形

    以幾何形出發,讓學生利用裁剪方式,將幾何形轉變成密鋪平面的單位形。 \t學生將單位形移動與拼合,密鋪整個平面。

  • 04
    設計平面分割圖案-橡皮擦章草稿

    將抽象的幾何單位形轉為具象的造型。

  • 05
    設計平面分割圖案-橡皮擦章製作

    學生轉印橡皮擦章,開始雕刻印章。

  • 06
    設計平面分割圖案-杯墊作品完成

    將作品完成,並將橡皮擦印章印製在杯墊上,呈現出平面分割的密鋪畫面。

陳怡妏
高雄市立三民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三民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