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此課程在讓學生了解「美感」與我們共存,再經由觀察與探索的過程中,了解結構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從中發現結構之美,並引導學生欣賞特色造型建築與具結構性之產品設計,思考結構與美感並存的重要性。課程中運用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紙張媒材,藉由紙的可能性實驗歸納出結構的基礎概念,檢視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和均衡設計,創造出力與美兼具的立體造型燈具。此美感課程習得如何觀察生活周遭的結構,了解其基本原則,懂得欣賞創造力與美的造型。讓學生勇於創作,將概念轉化呈現,並加以自省調整修正,從過程中學會「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及帶得走的美感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 此次的精選課程參考許多結構與燈具相關的教案,綜合前輩的經驗,選擇適合本校學生的活動設計與引導方式,對於首次接觸紙立體結構的學生而言,最困難的是構思發想的階段,小組發想前,每位學生已經做了摺紙練習,透過嘗試將單位型構造組合的多元方式,學習將單位型轉換成立體造型空間的技法,有想法的組別可進一步延伸發揮,沒有靈感的組別,就需要教師個別的加強引導與提點,並給予更多發想的時間。
- 多數學生覺得處理燈具結構的穩定度與支撐力具有挑戰性,將單位型組構成一個完整的造型,更需要耐心與時間,若是組員間分工得宜並有向心力,過程是愉悅的。但若是組員缺乏默契與合作意願,課堂時間就不足以產出成果,也會產生分工不均的抱怨。小組合作著實考驗學生溝通協調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也具有彼此發揮強項,互補合作的優點,幫助學生相互交流,激盪出多元的創意。學生欣喜能產出具美感與穩固的燈具,對成品感到滿意,相對會產生成就感,尤其在點亮光源的時刻,學生也驚艷於迷人的光影之美。
- 因應課堂每班有9組之多,考量機動性,選擇了無線式可充電的LED光源體,增加操作的便利性,而光源體本身有一定的重量與體積,適合作為考驗支撐性與穩固性的素材,教師須留意電力消耗需要適時充電。
- 此次紙張材料準備了5種有透光性與厚度差異的紙質,讓學生比較與選擇,色彩主要以白色與高明度為主,以凸顯透光度。但少數學生因應創作題材,慣於選擇符合固有色的高彩度紙張,教師給予提醒優先考量造型結構與功能,也尊重學生創作的想法與需求,而成品也呈現色彩的不同效果。
-
01第一堂: 結構美感
帶領學生觀看建築和生活中常見的物件,引導學生欣賞特色造型建築與具結構性之產品設計,比較兩者外觀之結構與美感,思考結構美感的重要性。並欣賞自然中的結構,找尋其中的規則性。學生挑戰運用紙牌搭建穩固的結構,認識結構的平衡與穩固性。
-
02第二堂: 一張紙的可能性
讓學生嘗試用一張A4紙挑戰承重支撐力,認識紙張如何由平面演變成半立體結構,學習突破紙張的 2D 平面,練習基礎摺紙技法。
-
03第三堂: 不同紙材對結構的影響
學生完成基礎摺紙,每組拿到不同厚度的紙材,認識紙材的差異。組員認領不同的摺紙變化款,小組分工,每人嘗試不同的進階技巧,比較技法與紙材的搭配合宜性,全班討論。
-
04第四堂: 構造接合方法
構造其接合的方式具有規律性,為了達到有效的組裝,每個接合點到下 一個接合點之間,彼此之間會有固定的連結順序,教師介紹榫接、 綁、 釘、 編...等不同接合方法,小組嘗試以非黏合的方式進行組裝,將摺紙練習組裝成立體造型,學生能體驗構造的規律特性。
-
05第五堂: 立體造型燈具(一) 結構發想
思考燈具的結構與光影關係,每組設計出一單位型,平面圖形或立體造型皆可,將同組所設計出的單位型加以組織,發想出一「立體造型燈具」,學生繪製構思單與草稿圖,將材質與接合方式呈現出來,並為燈具命名,決定光源體是擺放、垂掛或鑲嵌方式。
-
06第六堂: 立體造型燈具(二) 結構補強與修正
學生複製所設計出的紙燈具結構單位型,接合以完成立體造型,並思考結構中的美感與平衡問題,進行調整與補強。
-
07第七堂: 立體造型燈具(三) 光影美感
學生加裝光源體到手作紙結構燈具上,實地進行燈具測試,並進行成品拍攝,進而完成作品發表的簡報製作。
-
08第八堂: 回顧與反思
小組成果發表並互評,觀察比較各組燈具的結構,與整體光影效果的美感關係,進行學習歷程回顧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