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五感詩 - 植感培養皿

核心概念
  • 知道「材料」和「技法」是構成質感的兩個主要元素。
  • 質感與材料本身特性、製作技術都有直接關係。
  • 日常用品的質感反映了每個時代的價值觀。
  • 用合適的材料製作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 適合環境條件的物品,才會有好的品質。
  • 恰當的質感應用,能提升生活產品的價值。

課程概述

身處於3C世代生活圈的孩子們,最習慣的質感形容詞,或許是光滑的、冰冷的、平順的,如:手機的玻璃屏幕。大部分的孩子,從小自今,沒有赤腳接觸陸地的經驗;親身感受自然環境中,植披、藥材、花草之質感差異的機會微乎其微,甚是可惜。難道除了手的感知外,腳掌、臉龐無法感受嗎?每晚我們親柔地枕在舒適地枕頭上,腳掌踩在富有彈性的踏墊上,其實都是不同的觸覺感知。因此,「五感詩 - 植感培養皿」更希望讓學生找到觸覺的多元採集方式,更能在質感蒐集的階段,打開五感感知的跨域連結。希望能讓學生在「五感詩 - 植感培養皿」課程後,能夠以五感打開對生活中的植物質感探索旅程。

美感預期成果

  1. 質感初階創作-植感書籤。(個人實驗,包含壓花書籤、五感詩)
  2. 質感初階創作-質感蒐集培養皿。(個人實驗,植物質感採集成果)
  3. 質感初階創作-「植感牆」。(團體創作,在校園中、作為環境公共藝術展示)。
  4. 質感進階創作-植感杯墊。(個人創作,圭藻土杯墊DIY,當中混合了單一種或兩種植物媒材,創作出不一樣的質感物品、進而增加生活隨處可及五感體驗的機會)

 

教師課後省思

本課程因為教室所屬建築牆面老舊崩落、露出鋼筋,考量師生安全問題,故課程後期無法於校園內有限空間內,建置質感培養皿的裝置藝術作品,實為可惜。未來或可規畫數位策展,讓公共藝術以新媒體藝術的呈現方式,展秀課程學習成果。

課程規劃
  • 01
    植感獵人 x 感官之旅

    教師準備藏有人造物(3D列印模型、鐵尺、水泥磚等)、自然物(新鮮的花草、乾燥的花草、乾糧或中藥材、皮革、石頭)的「質感驚喜箱」;以「質感驚喜箱」破題,用比手畫腳的遊戲形式,和學習夥伴進行質感語意的開發與探索。同時希望藉由這個小活動,讓孩子重啟五感觀察之窗。

  • 02
    植感 深呼吸

    進行植感體驗活動,開啟視覺、觸覺、嗅覺及聽覺(物理傳遞聲音的面向,撞擊而生的聲音效果,因材質特性而異)或味覺等五感體驗。

  • 03
    質感實驗室 x 植感書籤

    帶著學生將從生活中、校園環境中所蒐集到的素材,為自己做一個植感書籤。並在自己的植感書籤上,執筆寫下一首質感體驗 - 五感詩。

  • 04
    質感食驗室 x 植感培養皿

    老師提供各種中藥材、乾燥食材或花材,讓同學們試著以五感體驗、紀錄感覺。

  • 05
    植感杯墊 工作坊I.

    製作植感杯墊,將整個課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素材,結合圭藻土的製模方法,製成有感杯墊。

  • 06
    植感杯墊 工作坊II. X 回饋與分享

    互相觀察彼此的作品,不同素材所製成的植感杯墊,是否有不同的五感體驗呢?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