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色彩再發現

核心概念
  • 色彩基本初探
  • 色彩學與色彩心理學
  • 色彩與環境的關係
  • 城市與色調

課程概述

美感教育中談論的色彩教學,並非僅是色彩知識學理,而是如何『使用色彩』。色彩運用的地一步,先要觀察大自然及生活中的色彩,藉由經過剪貼完成的色票(71色)、觀察分析色彩、進行色彩選擇、配置與調整,單純記誦色彩學並不能全面地掌握色彩能力。
而色彩的小型實作,分為三階段:〈一〉第一階段是學習色相(顏色)的排列、配置與調整。〈二〉第二階段是發現與分析大自然《春》《夏》《秋》《冬》的色彩。〈三〉第三階段是分析《台北街道招牌與建物》色彩,招牌以台北火車站周邊為代表,建物則以台北日治時代建築為例,導入並探索何謂「合宜的色彩」的反思與回饋。

美感預期成果

  1. 以71色條件作為範圍,學習顏色的分類方式與擴充色彩相關知能。
  2. 能從四季中發現色彩的原則與應用。
  3. 能藉由分析台北街道色彩與建物色彩的活動中,察覺與思索何為「合宜的色彩」。

教師課後省思

因為課程設定是以『發現』為主,創作和應用的層面較少,所以大部分課程學生都能依照指示說明完成色彩發現任務,而且大多用心製作,發揮視覺效果:過程中只有在細節處會有點小卡卡的部分,試舉出兩點:

  1. (遇到的問題)工具上的使用:過程中學生反應打洞機不是很好用,必須花很大的力氣才能使用。(對策)教師引導出力的方式,如可以站起來會比坐著操作還來得不費力。
  2. (遇到的問題)時間上的控制:學生每個人的進度不全,難免會有1~2為位學生未能於課堂時間內完成。可以發揮小組的合作精神可以在時間內可以有效率的將任務完成,對於課堂上未能完成的學生,鼓勵學生必須自行找時間完成即可。

 

 

課程規劃
  • 01
    製作色票條

    學生以分組方式進行活動:教師發放每人一本71色色票本,介紹色票本使用方式:以剪刀將每頁色票背後含編號及色相名稱的長方形方框(共71色)剪下,收集在夾鏈帶中。藉由剪下色票的過程,認識有哪些色彩?接著將剪下的71色色票依背面編號排列後,依序黏貼在方格紙上,製作出屬於自己的色票條,以作為觀察與比對顏色的美感工具。

  • 02
    製作色環

    認識顏色如何被分類,學生以造型打洞機打出的各種圖形,觀察P.C.C.S色系24色相環的顏色排列順序,排列出圓形輻射狀的色環。過程中教師解釋並說明「對比色」、「類似色」在色環上的觀看方式與應用。

  • 03
    四季的色彩 ─ 春夏

    會拿到一張含有四季風景的底片(作為課程美感工具之一),並準備色票條與色票本。嘗試找出『春』『夏』圖片中顯示的顏色,至少6種。可包含天空的顏色、植物(受光面、固有色、背光色),接著再將分析出的色彩貼於圖畫紙上。

  • 04
    四季的色彩 ─ 秋冬

    (同上節)會拿到一張含有四季風景的底片(作為課程美感工具之一),並準備色票條與色票本。嘗試找出『秋』『冬』圖片中顯示的顏色,至少6種。可包含天空的顏色、植物(受光面、固有色、背光色),接著再將分析出的色彩貼於圖畫紙上。

  • 05
    台北街道招牌色彩與建物色彩

    觀察上排圖片(臺灣街道招牌顏色:以台北車站週遭為代表)與下排圖片(西門町紅樓、總統府、行天宮),使用美感工具(色票條)找出相近色彩各6種,剪下配置後黏貼於圖畫紙上。

  • 06
    學生反思與回饋

    拿到一張印有花邊的學習單, 寫下自己這幾節課對於色彩的體會,覺得過程中困難的部分、對於四季色彩的發現與收穫、臺灣與日本招牌色彩上的看法等等。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