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派對

核心概念
  • 發現生活中的質感樣態
  • 能透過視覺與觸覺排列分類質感
  • 能透過質地產生自我感受力與聯想力
  • 能透過質感妝點分辨美感

課程概述

從生活中發現我們所需的「用品」皆由不同質感的器具或物件組成,或是同一物品包含了不同材質的面向。讓生活有感,便以搜集不同質感應用質感,建立出生活的美感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1. 1.發現(同一色彩的)質感風貌。
  2. 能辨識感知質感給人的不同感受力。
  3. 能探究相近觸覺的質感物件。
  4. 從生活中發現與分辨質感的影響力。
  5. 進行質感生活運用的紀錄。
  6. 認同質感在生活中的價值並分辨其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七年級的課程將教室有質感改成哇素描有質感,是因為經費不足也考量七年級的基礎課程規劃太少,質感的課程太多實務組合體驗質感,所以修改成手作技巧有關的美術課程-素描課來發現自然物的質感體驗。

第6堂八年級課程【哇!陶質人心】

因燒製瓷杯須2周後時間來不及進行分組組合創作茶器質感,成品可搭配不同的質感素材(舉如桌墊),感受角落空間的氛圍。與分享與討論如何運用或組合質感能創造出美感。但學生在操作瓷土過程因會水分與當天的溼度氣候觸覺瓷土石從濕到乾濕土就能感受瓷土質感的變化捏塑過程也能體會瓷土材質的特性加上技巧表現也能製造光滑粗糙質感與凹凸…….,大家的作品一起比較觀摩將發現瓷土有多元質感樣態的可能在2周後的成品上了釉料讓瓷杯增加了防水性與供華質感與粗胚作品也有質感感受的不同;覺得瓷陶土都是很好認識質感的素材。

和學生討論後選擇瓷土是希望成品呈現優雅的美感與陶土的質樸美不一樣的美感呈現。

未來的教學規劃

這次課程覺得七年級以素描進行質感的發現,並能讓實物葉子與拓印的葉子質感並列比較,更能呈現質感多元風貌,覺得滿合宜的。八年級課程選擇「瓷土質感」,因瓷土本身就能體會土質質地的不同狀態,燒製前與上釉後杯器的質地感受大不同,是很棒的認識質感素材。

課程規劃
  • 01
    質感大數據

    從生活中找出單一色彩中不同質感的發現。

  • 02
    質感象限

    分類排列其關係,並描述其視覺與觸覺感受。

  • 03
    百變質感

    尋找替代質感的物件;觸覺感相似的連結。

  • 04
    哇!有質感美1

    收集體驗生活中不同茶器與飲品的感受關係。

  • 05
    哇!有質感美2

    發現生活中不同食器妝點食物的美感可能。

  • 06
    哇!陶質人心

    運用陶瓷土質感,讓生活增添美感。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