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書」是身為學生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觸的物品之一,每個人的書架上都有許多不同類型、功能的的書籍;試想當人們走進一家書店時,什麼樣的封面設計,會最先吸引人的目光,也許是顏色、文字的型式、抑或是圖像、文字的內容?本課程盼學生重新審視生活中常閱讀的文本,以使用者為出發點,運用平面設計與構成的原則,重新設計出符合內容與主題,圖文編排與視覺效果得宜的封面,經由解構與創作不同造型與多元媒材,去體驗平面設計在設計過程中經歷的腦力激盪與應用整合,重新詮釋創作表現書封。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設計出符合主題的作品
2.學生能應用認識的構圖,作出不同的畫面構圖組合
3.學生能透過賓主的安排,讓主次更為分明
4.學生能夠應用色彩原理,進行合宜且具有美感的色彩搭配
5.學生能夠運用平面設計的元素與原則,去欣賞與賞析封面的平面構成
6.學生能夠將圖文作不同比例的編排,並綜合應用完成一本書的封面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書封設計是屬於平面設計的其中一環,看似簡單,其實其中蘊含許多的設計方法與美感思考,從書籍內容中去找尋書中最精要的畫面元素,再加以濃縮架構,設計出得以傳達書本靈魂的書封,是一個將抽象化為表象,是一趟在理性與感性中來回琢磨的旅程。設計的原則方法何其多,很難在六堂課中鉅細靡遺的講解,七年級同學要一下子吸收學習這麼多的內容,確實有點緊湊。在課堂進行中,透過平面設計的技巧,引導學生去觀察注意更多的細節,去發現並看見設計的訣竅與原則,讓學生能夠站在設計者的角度,以設計者的思惟去思考,去重新建構一個自己理解的書封設計,正值於所謂的擬似寫實期的階段的國中學生,會一直在寫實的畫面中打轉,或是被所看過的書籍的原有設計所框限,也有部份同學習慣於將畫面塞得滿滿的,跳脫固有的思惟模式,他們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其中應用比較簡單的象徵圖像或是更抽象的將內容圖像化,是同學們覺得比較困難的部份,故在調整草稿構圖的部份,花了較多的時間去與學生溝通、討論及修改;完成作個的那一刻,成就感油然而生,最後的成果也不乏佳作。此次課程的設計,完成作品的實作時間過於短暫,導致最後的成果草草結束,同時也壓縮了原本想要讓同學們上台分享與發表的時間,課程的設計應該再縮小任務的範圍,讓學生能更專注,放慢腳步,細細的去感受設計的元素與技巧,練習如何整合與應用,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
-
01解構書封
教師介紹書設計的概念與原則,透過實例圖片,講解關於排版應注意的原則、事項;畫面構成,如何呈現不同風格需具備的元素,文字與圖的配合,比例、透過師生的討論與對話,完成學習單。
-
02單色排版構成練習
以教師設計好比例的單色標籤紙,將其排列組合,貼於A4大小底紙上,分別作平行、垂直、自由排列三種練習。
-
03分組構圖討論與分享
各組挑選教師準備的圖片,每組派一人在黑板畫出圖片構成簡圖,各組組員依名畫簡圖,討論分析構圖的元素與動線、畫面構成、人物關係…等,並由各組組長上台發表與說明。
-
04主題與內容之呼應
學生與教師討論選書及書中內容梗概,完成至少三種不同之構圖。
-
05色彩配置與實作
將構圖草稿作不同的色彩計劃,並比較相異色調會產生什麼不一樣的效果。
-
06作品完成/成果發表與分享
按選定的色彩計劃將書封設計作品繪製完成,並書寫課程回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