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結構橋美力

核心概念
  • 單位形的發想
  • 發現相同的單位形反覆排列能產生均質的結構配置,使力量分布平均,整體更穩定
  • 使用剛剛好的結構配置可節省材料,並避免笨拙感。觀察穩定平衡的結構是否含有秩序。
美感知能
  • 理解結構構面的美感素養
  • 用牙籤進行單元體結構練習,要將沙包支撐起來不掉落,讓學生的練習解決力量下墜與抵抗變形的作用,並感受自然中力與抗力間所產生的變化美。

課程概述

設計『結構橋美力』單元,讓學生發現結構中力的作用與美感的關係,以四人一組的互助學習模式,從視覺上的體驗觀察,讓學生能先了解「結構在生活上的應用」,並讓學生操作一種與力有關的美感工具,由簡單到複雜,在六堂課裡發現好的結構設計,同時展現力量與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1.描述結構的概念
2.能透過素材的結構及支撐了解力的傳導
3.能思考運用結構表達美與力的變化
4.能對生活的結構進行討論
5.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達及反思討論
6.能透過觀察發現多元的結構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本課程需建立在有先備美感知識上,這樣學生在進行思考時,教師能容易的帶入秩序、比例、構造等這些內化的美感能力。
2. 未來再重新上這個單元,課程的規劃可在簡略些,讓學生更能專心聚焦在結構課程上。
3. 在美感教育的六大構面,初階的課程設計與中階的課程設計,應該有系統性地進行課程思維調整,讓學生能夠建立更基礎的美感素養,在中階探索階段不是與初階形成斷裂的學習邏輯,必須考慮順序姓、繼續性與統整性三大原則。

課程規劃
  • 01
    以童軍繩及人體使用的感受結構與力關係。

    利用ppt及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結構的概念,感受結構在生活上的美感運用。

  • 02
    運用可自由組裝的牙籤及沙包讓學生感受力與抗力間的關係。

    讓學生運用牙籤及補土進行單元體結構練習,要將沙包支撐起來不掉落,讓學生的練習解決力量下墜與抵抗變形的作用,並感受自然中力與抗力間所產生的變化美。

  • 03
    以水泥裝飾盤設計,讓學生創造具實用性的結構作品。

    用水泥盤、牙籤、補土,運用以上素材,進行結構一個橫跨水泥箱A—B點的弧面,並要撐起1~2顆沙包,感受力與力之間相互抗衡的美感,從中找尋均衡的力與美,發現力量在結構中所呈現的自然美感

  • 04
    以水泥裝飾盤設計,檢視運用力與抗力的實用與感受性。

    用水泥盤、牙籤、補土,運用以上素材,進行結構一個橫跨水泥箱A—B點的弧面,並要撐起1~2顆沙包,感受力與力之間相互抗衡的美感,從中找尋均衡的力與美,發現力量在結構中所呈現的自然美感

  • 05
    能講出自己作品結構的關係,並挑選合於題目的結構作品。

    分享創作結構橋美力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如何解決問題,最後達成目標的方法。

郭俸安
臺南市大橋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南市大橋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