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引導學生從自身周遭出發,透過校園踏查開始觀察發現環境中出現的色彩,覺察自然的色彩變化及人工色彩的使用,利用色票比對與紀錄環境中出現的色彩,體驗不同色彩帶來的視覺與情緒感受,進而理解並能初步運用和諧的色調與衝突的色調,找出有美感並較友善的色彩配置。經由對於色彩的理解與直覺感受,進行初步色彩調和與探究,利用透明玻璃瓶命名上彩,將色彩與抽象意念或具體概念連結,完成後利用色彩玻璃瓶與空間進行對話,尋找現有環境中最適宜的角落,思考色彩上為何合宜?另外,色彩上最為衝突的角落又是哪裡?藉此過程去思考色彩的多元可能性,以及色彩對環境的影響,進而達到色彩構面的美感提升。
美感預期成果
- 對於周遭環境的色彩能有感。
- 能去思考這些色彩是否合宜,是否有美感。
- 對於相同的色調或衝突的色調有基礎認識。
- 在既有環境色彩中需加入新色彩時,能思考各種可能性,並選擇較為合宜的色彩。
教師課後省思
- 利用前導課程先行補足學生對色彩基礎認識的不足,有助於後面美感課程的進行。
- 學生對於利用色票比對環境色彩皆相當投入,未來可嘗試透過課程建立校園建築色票或不同季節的校園自然環境色票,再延伸至結合校園活動海報或指標配色等。
- 學生對於可以利用壓克力顏料繪製於玻璃瓶上展現高度的興趣,也相當投入,但因只有單堂45分鐘,壓克力顏料使用方法與技巧,以及課後用具收拾都是很大的挑戰,之後考慮利用100色紙膠帶取代壓克力上色,調色練習部分另外再獨立出來。
課程規劃
-
01色彩印象與感覺
由色彩聯想小遊戲引起動機,接著導入色彩印象與感覺ppt,搭配色彩印象與感覺學習單讓學生深入探索色彩。
-
02相同的色調,衝突的色調
美感電子書-色彩,相同的色調、衝突的色調。 學習分辨相同的色調或衝突的色調,進行色調分類分組競賽遊戲。
-
03校園中的色彩大發現-人工/自然(校園踏查)
分組進行校園踏查,利用色票和相機拍攝,比對並紀錄校園中的色彩。
-
04色調意象組合練習/色彩瓶命名與繪製
色調意象範例解說與討論(ppt)。完成個人色彩瓶命名與繪製。
-
05色彩瓶在哪美?
運用完成的色彩瓶,自行選擇校園角落進行擺放拍攝。拍攝重點為最能融入色彩瓶的角落與最能凸顯色彩瓶的角落。
-
06色彩瓶分享與討論
分享個人色彩瓶,討論色彩的使用在個人呈現與他人觀感上是否接近。上一堂課完成拍攝色彩瓶照片分享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