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調整105-2本身研發的構面課程,使課程細緻化又便於複製。以學思達教學法,引導學生習得構成為主、比例為輔的美感力,藉由整理術書籍閱讀和整理盒的利用規劃,意識到其中比例與構成的秩序性,累積整理術的經驗,進而轉移至單色印刷品的版面設計,從立體轉化到平面,形成美感力的學習遷移,經由構成和比例的思考過程,期許學生日後製作各式作業、報告、小論文、簡報等版面設計時,都能有美感的再進化。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預期成果發現整理術中的概念。
- 學生將對比例與構成有感。
- 進行版面設計,調整構成和比例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 實作課程普遍受到學生喜愛,表示實用性高、學到很多又能與生活連結。且本次課程捨去105-2計畫的家中書桌整理,學生依然能反思日常環境需保持美感,顯示精緻化後的課程設計,亦可以達到課程目標。
- 三週六節課的學習過程具有挑戰性,過程中若能給予足夠的資訊支持(講義)和引導陪伴,學生就算不甚滿意作品成果,依然投入其中,且普遍欣賞自己的努力。
- 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需要相互支持,但礙於過往學習經驗,每年都有約3%學生對於在美術課閱讀和書寫產生抗拒,認為美術課就是畫畫課。現階段可持續調整課堂活動節奏,閱讀、書寫、討論、實作、發表等反覆穿插,增加課堂活潑度,亦提高此3%學生的參與意願。
課程規劃
-
01整理術閱讀分享與資料整理
各組閱讀一本整理術相關書籍,找出整理術的思考方式或方法,在白板記下其中三個重點標題。各組上台分享閱讀所得,教師隨時協助學生整理內容,覺察模矩與格線概念。
-
02整理術實作活動
覺察模矩與格線概念後,教師告知實作題的進行方式,各組使用收納盒實際進行分類與收納規劃,實作結束後,各組說明整理的方法,並於學思達講義中畫下正視圖與俯視圖,將概念可視化。教師於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整理收納方法。
-
03模矩和格線的學習遷移
小組使用學思達講義,討論整理術和版面設計的共通概念,將整理術方法連結至版面設計的七大思考方向,並規劃設計方案和繪製草圖。
-
04版面設計實作
各組依照討論出的規劃方案,使用word進行版面設計。
-
05發表與回饋
各組發表版面設計成果,教師給予建議回饋,總結歸納學習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