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植物排排讚

核心概念
  • 讓學生自主發現更多自然物造形與線條變化。在花磚圖樣設計中,透過邏輯延伸與規則分割,發現秩序與構成之美,探索並嘗試輔以色彩搭配出具個人特色的「桌上的花磚」。
美感知能
  • 觀察校園中植物花草,以特寫方式拍照記錄。
  • 欣賞花磚設計。
  • 應用色彩觀念,對比色、相似色、冷暖色等搭配花磚圖樣,變化出不同的視覺美感。
  • 嘗試簡化植物的造形與線條使用於作品中。
  • 發現花磚設計的規則、邏輯,以及反覆與秩序的美感。
  • 認識美的形式原理,包含反覆、漸層、對稱、對比、調和、統一、單純、比例等。

課程概說

以學生於七年級學習的課程,視覺基本要素:線條、形狀與色彩,作為基礎,本次課程用「圖樣構成」為主題,先帶領學生認識美的形式原理,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秩序美,透過圖樣的反覆出現,有秩序便有了美感產生,引導學生欣賞台灣花磚之美,進行校園植物採集記錄,讓學生自主發現更多自然 物造形與線條變化。在花磚圖樣設計中,透過邏輯延伸與規則分割,發現秩序與構成之美,探索並嘗試輔以色彩搭配出具個人特色的「桌上的花磚」。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原本計畫在八年級學習階段進行,但後因學校年段課程分配,在七年級學習階段實施, 而七年級新生對於課堂規則、操作模式與默契等都需有足夠時間建立, 對於 「視覺藝術的語言─ 線條、形狀與色彩 」之基本概念不足, 除了引導與發想過程中,語言文字的溝通較不順暢外在課堂有限的實作時間要了解基本概念並且創意發想, 也造成學習單設計圖來不及完成, 學生對於複寫紙、壓克力顏料等材質不熟悉, 對於水彩筆的練習與掌控不夠, 繪製時會稍有挫折, 趕課及 學生操作時間受限制的狀況 下,課程進行缺少讓孩子靜下來,自我發現與覺察的時間 。若下次再進行設計的相關課程,還是該以八年級課程銜接為主較為合適。

課程規劃
  • 01
    拈花惹草 美的原則

    1. 介紹美的形式原理。

    2. 觀察植物花卉圖鑑,選擇五種植物花卉,利用「 碳轉印 」手法,將造形複製於學習單中。

  • 02
    化繁為簡

    1. 將照片中的花草線條形狀簡化,設計一個單位型。

    2. 以田字形的四等分,練習反覆、對稱、比例等變化。

  • 03
    花磚之美 圖樣設計

    1 分享花磚的設計與運用。

    2 修改原本的設計 嘗試透過不同的規則,進行排列組合。

    3.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並分享原因,完成花磚圖樣設計。

  • 04
    配色練習

    1 將設計好的花磚圖樣配色。

    2. 讓各個班級投票選擇色彩,形成 「 班級五色 」,並以此五色進行配置,形成班級與班級之間不同的配色風格。

    3. 可用灰色、白色調整班級五色的彩度。

  • 05
    桌上的花磚

    1. 將設計完成的花磚圖樣,繪製於硅藻土杯墊上。

    2. 上色並描繪邊線,完成花磚杯墊設計。

  • 06
    分享與欣賞

    1. 分享創作的理念。

    2. 票選最喜歡的設計。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