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生活的質感

核心概念
  • 認識美感教育-質感構面
  • 使學生認識記憶質感、材料與技術的演進、符合需求的質感。
美感知能
  • 觀察校園地板的質感
  • 觀察教室的質感
  • 觀察校園植物的質感

課程概說

質感指的是對象物的表面性質,可經由觸摸或視覺經驗的聯想而感受到,藉由這次美感 課程,讓學生學會放慢腳步,停下來觀察校園周遭不同物件的質感。首先先觀察教室空間及學生身邊現有的東西,讓學生利用視覺跟觸覺來初步認識「質感」的概念,再設計驚喜箱來讓學生經由觸摸來體驗不同質感的感受,然後請學生從家裡帶一件他認為最特別的質感的物件來學校分享,接下來帶到戶外讓學生尋找校園內不同物件的質感,再讓學生使用輕黏土拓印物件的表面肌理,藉此能更清楚的看見表面材質的變化與異同,分享他們拓印的成品及原因,訓練學生從對周遭環境的忽視轉為關心注意,進而引導學生欣賞所在的生活空間。

美感預期成果

  1. 希望學生能夠清楚分辨不同材質的感受與差異,並能清楚的用言語表達出來。
  2. 希望學生能透過拓印不同質感的物件,感受其中的不同。
  3. 希望學生能對生活周遭的物件更加留心觀察。

 

教師課後省思

黏土拓印拓到後面少數學生會變成在拓印自己喜愛的小物件或捏塑成公仔玩偶的創作,可能在拓印的要求上要再說清楚一些。

課程規劃
  • 01
    何謂質感

    講述並利用教室現有環境及物件,讓學生從身邊物件開始感受、了解何謂質感。

  • 02
    摸摸猜猜我是誰?

    準備一些外表材質觸感反差較大的物品放在箱子內給同學觸摸,請學生說說看摸起來的感覺如何,描述一下他的外表應該是長怎麼樣的?用觸覺體驗表面質感的差異。

  • 03
    辨識質感

    利用學習單讓學列出種類、寫出對物件的文字敘述及在生活中的運用。

  • 04
    尋找質感

    使用學習單記錄對學校有感的物件及位置,先簡單的用鉛筆拓印下來。

  • 05
    拓印質感

    使用輕黏土進行實地拓印,讓學生藉由軟及光滑的黏土,拓出校園內不同的質感並做成磁鐵、吊飾跟留言夾。

  • 06
    分享及討論

    分組討論:同組組員將上週拓印的成品分享給組內同學,並思考、討論最特別的拓印作品為何?其質感可以延伸運用在何處?再派代表出來跟全班做分享。

顏雅淳
彰化縣立信義國民中小學 教師

任教於彰化縣立信義國民中小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