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受構了!

核心概念
  • 了解何謂齊頭、齊尾、齊頭尾或置中。
  • 當文字信息量過大時,必需閱讀完畢整段文字,再做段落的修正與分配,不得任意刪減文字內容。
  • 圖片量太少或過多時,可調整的編排構成方式有哪些。
  • 文字內容與搭配圖片需契合,才能符合新聞畫面中動態的播放形式。
美感知能
  • 從報紙的大版面,小至隨手翻閱的小說與課本,都能與構成編排息息相關。
  • 教室內布告欄所張貼的訊息與內容,是否能吸引人停下閱讀。
  • 若新聞畫面有不同的播報內容,請思考能否在同一新聞畫面,說明不同的新聞事件呢?
  • 接上題,若能同時說明不同的新聞事件,該如何在版面構成上做出區別?
  • 接上題,若不能,該如何在版面構成上做出區別?

課程概說

1.在爽文國中每天中午都會有新聞播報員,透過聲音傳達讓學生知道這一週或每日的需注意事項,於是我便想透過新聞畫面的構成原理,帶學生們了解〝構成〞這個構面所涵蓋的範圍不僅是單一的視覺,而是充斥在我們的環境四周,小至課本編排或校刊編輯、大至每天所收看的電視新聞,都是能體會畫面構成的學習材料。
2.本學期規劃的學習歷程,從1觀察→2學習→3理解→4應用,由這四大方向去了解視覺畫面的構成關係。
3.透過這四大方向的延伸練習,讓學生可以會觀察以及關注自己所在環境的影響力。
4.常見學生硬是要將一個畫面塞滿,或是對一個畫面不知所云,也由於完全未考慮易讀性,導致畫面雜亂且難以閱讀。
5.由教師提供引導畫面→分析台灣新聞台畫面的版面構成開始。
6.活動設計逐步以引導漸序切入,步驟如下:
(1)從國文課本第二課「美猴王」做為練習,觀察文字與圖片的擺放位置及相對應的關係
(2)引導學生先透過觀察,了解課文中的圖與文所配置的關係。
(3)由台灣新聞台畫面的版面構成開始。(動態)
(4)了解平面網路新聞畫面的構成畫面中的主從關係。(靜態)
(5)利用powerpoint製作平面網路新聞首頁,並加入〝文字〞與〝主圖〞構成元素。
(6)利用powerpoint製作平面網路新聞首頁,調整〝文字〞與〝主圖〞,並進行發表。

美感預期成果

  1. 使學生注意到生活中構成的案例
  2. 使學生理解模矩與格線的概念,排出整齊的畫面
  3. 學生能了解畫面資訊會影響主從關係
  4. 學生能應用所學,編輯出具均衡感、主從關係明確的平面設計作品
  5. 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1. 普遍來說國中生對於視覺圖像敏感度較低,但又對有主題性之圖像較有共鳴(例如:漫畫人物、政治人物、youtuber、惡搞kuse的人物),所以在選擇圖片上,幾乎都亂挑不相干的圖片。
  2. 需特別強調新聞主題為何,並選用相關性圖片較佳。
  3. 大多數學生皆能分辨何為主標、副標語與內文….等。
  4. 但多數不了解主標、副標語與內文的文字大小,需特別引導。
  5. 對於色彩的應用上較為單一,可能是因為多屬色塊配置,所以多數學生皆忽略這部分的規劃。
  6. 未來在進行相關課程時,學生的閱讀素養能力需特別加強,因多數學生聯國字都打錯,語意就完全不同。
課程規劃
  • 01
    萬事從切割開始

    透過國文課本第二課「美猴王」,了解圖文編排的觀念。

  • 02
    圖與文的配置(一)

    使用四種不同尺寸之便利貼,將之代表為文字區塊,並在8k進行構成練習。

  • 03
    圖與文的配置(二)

    接上週的8k實作,再使用一張黃色兔子形狀的便利貼,將之代表為圖片區塊,進行構成練習。

  • 04
    圖與文的配置(三)

    填寫A4學習單,內容為台灣各種新聞畫面分析,靜態平面網路新聞畫面的版面構成與觀察。

  • 05
    新聞畫面編排構成(一)

    調整〝文字段落〞與〝圖片〞並應用於版面構成中。

  • 06
    新聞畫面編排構成(二)

    調整〝文字段落〞與〝圖片〞並應用於版面構成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