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基本設計

核心概念
  • 引導學生注意到色彩、構成、比例等構面,並在過程中培養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課程包含實作及論述練習,並以數位輔助學習,期待學生能更容易將所學應用至未來情境中。
美感知能
  • 美術教室走廊的半開放空間。
  • 校外踏查的空間、環境。
  • 完成具有美感且簡潔扼要的歷程檔案。
  • 配合學校數位學習精進計畫,使用平板以及數位平台輔助學習。
  • 運用擴散及聚斂思考練習。
  • 軟體排版操作。
  • 資訊視覺化練習。
  • 結構練習。
  • 草模製作。
  • 設計思考。
  • 版面規劃與配置。
  • 造型與機能的關係。

課程概說

課程藉由生活中的觀察、實際參訪和動手實作中,讓學生對設計有產生基本概念,並提升學習動能,學期初用觀察作為第一單元,從生活環境切入,培養學生對細節觀察的敏銳度,並能將自己的思考轉化為視覺呈現,藉由多次反覆的視覺化練習,熟悉軟體操作、做中學嘗試版面構成,在期末編排歷程檔案時能有比較好的呈現。

本學期以單位元反覆為主要的實作練習,將上一年度的實作內容降低複雜度,先從平面練習圖樣設計,並應用到生活用品上,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到色彩、構成、比例等構面,立體實作單元以球體為主,應用至燈具上降低立體構成的難度,除了球體結構外,也放進質感以及光線考量。教學活動配合本校學生的特性,以操作課程為主,在動手嘗試的過程中歸納整理出具體概念,同時以異質分組進行合作學習,透過操作、小組討論再操作的過程加深學習印象,並在過程中培養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課程包含實作及論述練習,並以數位輔助學習,期待學生能更容易將所學應用至未來情境中。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期中更換教學平台至Canva,學生共編排版非常方便,教師也可以隨時在各組的共編檔案中協助、觀察,發表後同學間可以互相留言,比原定的googleclassroom 更有互動性,同學間互相留言也很熱絡,有助於維持學習動能。
  2. 本學期的課程是將去年計畫進行修正與簡化,將原本較為複雜的仿生設計轉變為用單位元構成立體造形。學生進行平面反覆的單位元設計後,進行立體造形,原本預期學生能夠順利轉換,實際操作時,結構構造這項新挑戰,學生需要更多的實作實驗,未來相關單元設計時,可以增加一些實作活動,讓學生實驗和探索立體造型,讓學生的學習銜接更順利,並更有效的掌握操作技巧(包含黏貼、裁切等)。
課程規劃
  • 01
    認識基本設計課程架構,確定選課

    1. 介紹本學期課程以及學期評量標準。

    2. 藉由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理解設計和藝術的異同。

    3. 課程前測(用來分組教學)。

  • 02
    能在生活中觀察設計

    1. 藉由美術教室走廊的兩個半開放空間討論校園改造前後的設計差異。

    2. 以使用者的觀點在空間中觀察、體驗,指出喜歡的設計和不符合使用的設計。

    3. 小組發表後,統整各組的觀察,討論使用者和設計者觀點的異同。

  • 03
    認識設計思考

    1. 認識設計思考流程。

    2. 將上一節的觀察結果進行討論,小組提出不符合使用的設計診斷和可能的改善方案,進行發表。

    3. 各組意見交流,互相補充想法,教師回饋。

  • 04
    能統整、整理討論所得,並進行適切的視覺編排

    1. 小組討論:如果要將校園NG設計改善計劃提案給學校,要怎麼編排訊息。

    2. 將訊息整理到白板上,進行初步的編排、發表。

    3. 觀察各組的版面,互相觀摩後,提出修正方案,教師回饋。

  • 05
    能利用軟體進行版面構成

    1. 學會在軟體中設定版面邊界、框架。

    2. 練習使用軟體排版。

    3. 將上周整理的白板編排調整成數位呈現,並將上周觀摩討論結果在數位檔中進行修正。

  • 06
    參觀台灣設計館(將配合段考時程調整)、認識台灣設計館、能在生活情境中進行觀察練習

    1. 文創園區歷史建築實查,觀察歷史建築作為展場的空間和美術館有哪些異同處。

    2. 設計獎作品探查,並紀錄指定項目。(作品速寫、設計師、得獎紀錄、設計特色等)

  • 07
    能使用圖文整理記錄

    1. 利用白板快速摘要整理小組校外參訪的觀察記錄,利用平板共編繪製視覺資訊圖表草圖。

    2. 各組介紹發表觀察紀錄。

    3. 小組互評,寫下吸引自己的作品以及原因,以及提出資訊圖表的修正建議,教師回饋。

  • 08
    認識單位形:練習二方連續以及四方連續

    1. 介紹二方連續以及四方連續。

    2. 學生設計單位形,並利用平板將圖形反覆排列以及安排色彩。

    3. 小組發表實驗結果,並說明排列以及色彩規劃,進行學生互評及回饋。

  • 09
    能將單位形圖樣應用在生活用品中

    1. 將上週的單位形進行微調優化。

    2. 利用平板將單位形合成至現成物上,思考比例以及色彩進行版面配置。

    3. 將圖檔調整成確定的色彩以及尺寸大小,繪製或轉印輸出至現成物上。

  • 10
    能單位形圖樣應用在生活用品中

    1. 完成上週作品後,拍攝成品照片。

    2. 將本單元的設計過程排版成說明圖,小組內分享後,討論各自的優點,各組發表成果。

  • 11
    能利用單位元反覆形成立體造型

    1. 設計一個形狀,並動手嘗試製作草模。(利用該平面造形不斷反覆形成一個立體球形)

    2. 從模型中調整原始單位元,使作品更堅固且具美感。

  • 12
    能將單位元製作成球燈

    1. 小組觀察現成的球燈,討論燈光與造型的關係,並調整上周的設計。

    2. 決定材質以及適合的顏色。

    3. 調整草模。

  • 13
    單位元球燈製作

    1. 測試燈光效果,調整球體。

    2. 拍攝作品照片。

    3. 發表分享,同儕互評教師回饋。

  • 14
    作品整理、作品照片編修

    1. 整理學期作品檔案,蒐集文字和照片。

    2. 利用平板或筆電,練習照片編修。

    3. 編修後的照片上傳google classroom,教師於平台上檢視作品,回饋建議調整方向。

  • 15
    作品整理、製作

    1. 利用平板或筆電,練習版面配置。

    2. 將本學期歷程排版製作歷程檔案。

  • 16
    發表及優化學期歷程檔案

    1. 完成歷程檔案後發表。

    2. 作品互評以及教師講評,填寫優化方案,完成學期自我評量表,完成後上傳平台。

    3. 課程回饋及總結。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