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巧手玩構成

核心概念
  • 構成構面的美感條件與方法
  • 生活中合宜的構成原則
  • 主從關係明確的海報構成分析

課程概述

美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他應該是合於用的目的,並適應於整體秩序的。而是在生活上便是比剛剛好更多一些的展現,所以「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他來自為生活累積之經驗,當我們開始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敏感,便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換言之,「美感教育」是一種素養教育,也是一種自信心的養成。
美感從在乎開始,透過一系列的對構成的覺察與體驗課程,讓學生能主動發掘生活環境中合宜的構成原則。藉由生活中的秩序,體察工具盒收納的主從關係。並能思考構成在版面設計中的完美平衡,達成構成的收斂與發散。最終讓學生透過海報構成分析,掌握合宜構成的拆解與再組合。

美感預期成果

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構成之美,於生活中發現與構成相關的命題,讓學生對於「部位與整體偕同運作」有親自體會,同時學生能辨別、分類、群組,並配對成特定大小、比例,而後完成位置關係的完成歷程。且能實際操作並落實於實際情境之中,透過美感課程的訓練,使學生作到重新覺察、反思,培養學生對生活有感,為他們的國中生活累積更多的能量與閱歷。

教師課後省思

  1. 實作課程與生活結合,學生普遍接受度頗高。然而實作課需要小組討論和規劃,若能延長課程實施的堂數,課程成效將更顯著。
  2. 未來在編自學講義上,可以針對構成的方法學作更深化的論述,給予學生作延伸閱讀。
  3. 因執行課程時間在五月,部分班級碰到連假和校園活動,而影響課程進度,課程施作方面在時間期程部分略顯緊迫。
  4. 學生會於課後自主練習使用排版APP進行構成練習,達到自學之效。
課程規劃
  • 01
    生活中的構成

    參考美感電子書,介紹生活中的構成實例,如文書版面的編排、地圖的設計、便當餐點的擺盤、房間的佈置、課本的版面規劃......等等。教師引導討論之後寫下這些編排方式的優點及缺點。

  • 02
    工具盒收納練習

    經由工具盒收納的練習活動,學習從排列各種不同大小的文具、工具中認識秩序和美感,並實驗如何放置視覺動線較順暢。

  • 03
    點線面玩構成

    延續上周構成的主從關係的概念,提供嘿、深灰、淺灰、灰藍、駝色等多色紙張,於規定時間內在明信片上貼出符合秩序感的版面設計,讓學生從操作中感受到構成的發散與收斂布局。

  • 04
    認識空間風格師

    認識空間風格師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分析教師提供的海報、雜誌範例,討論範例中圖與文組合的大小分配關係與排列位置。以雜誌中的牆面壁版範例介紹「主從關係凸顯焦點」、「整體輕重緩急」的構成要素。

  • 05
    海報構成分析師

    請同學分析案列圖片所運用的構成要素,像是會議簡報上的統計圖、電視新聞裡的資訊圖表、捷運線往的路網圖、以及社群媒體上琳琅滿目的圖表等,這些都是資料視覺化的體現,擁有視覺思惟、構成分析能力已經是現代人必備的核心技能。讓同學分析案例圖片所運用的構成要素,希望學生和他正在擺置的物件之間有種理性的對話基礎,一邊對話一邊觀察所完成對象的表現性,最終使用平板電腦的版面編輯APP CANVA完成文青版長輩圖。

  • 06
    分享與回饋

    構成是關於位置的學問,而且是「在一起」的位置,同儕之間彼此討論創作與發表心得及看法。分組進行自評與互評,學習當個專業的美感鑑賞家。

余采樺
桃園市立大有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 桃園市立大有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