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學生對於畫面的構成大都是出於直覺,沒有整體評估畫面的呈現,沒有整體與局部關係的概念。所以,以輕、中、重三個層次灰階組合成構圖,在灰階範圍內擺上物件,形成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讓學生學到另一種可依循構圖的公式。
經由描繪植物的形狀,可以加強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去繁從簡的掌握事物形態的重,組合出合宜的構圖。
在課程結束後,讓學生在電腦課以自己作品的掃描檔,作四方鏡面的排版,輸出成平面設計的作品。學生很少有機會可以將自己作品輸出成印刷品,從手繪作品變成印刷品會是學生難得的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能建構學生一種有計畫性的構圖概念,不再是直覺性的,想到什麼畫什麼,無所覺的隨意亂加、亂畫。讓學生知道透過一些小技巧,可以彌補自己繪畫技術的不足,輕鬆簡單的畫出漂亮的圖案,增加學生使用各種媒材的意願。
教師課後省思
- 本來對於學生做校園植物寫生有點擔心,想不到大部分的學生做的效果令人驚艷。經由個人觀察,再由手繪而成,形成個人獨特的風格。
- 由文字轉化出來的主題系,打破學生慣用色的使用。跳脫原本的直覺用色思維模式,轉而去思考如何將五種顏色做適當的分配,訓練學生另一種配色思維。
- 比直接用水彩混色上色的方式,學生用水性色鉛筆混色,再用水筆暈塗成水彩比較能掌控,再用色鉛在水彩質上加上層次,畫面所呈現成果較好。
- 最後,用學生畫出來的作品輸出成明信片。學生很少有機會看到自己的作品成為印刷品,印出來的明信片呈現的完美的精緻感,讓學生有另一種莫名的成就感。
課程規劃
-
01由文字引導形成主題色系的色彩配置(色彩分析學習單)
用色系引導單,引導學生藉由文字感受,轉化為色彩,進而形成主題色系的色彩配置。
-
02植物的形狀美感寫生(自然形美學習單)
尋找校園中,覺得有美感的花、葉、枝,將其外形畫在學習單中。
-
03方塊構圖(排版設計學習單)
學習單:引導學生以方塊重疊組合出有美感的構圖。再填以輕、中、重三個層次灰階,形成完整畫面。
-
04從塊狀構圖轉換成形狀構圖
將在校園中所畫的花、葉、枝的形狀,套入方塊構圖。
-
05南興小卡
將影印出來的底圖,用「色彩分析學習單」上所出五個顏色,做顏色安排,用水性色鉛筆平塗上色,再用水筆將顏色推均勻,變成水彩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