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在設計109學年度課程時試著「以生活為題,美感探索為歷程」的學習,從國一到到國三 縱向及橫向的探索,讓學生重新感受生活中美的存在與可能。國一下運用生活中的現成物切入,結合色彩和結構的概念進行生活對象物的分析,練習生活物件的造形與受力功能間的關係。
美感預期成果
- 能欣賞運用構造概念的藝術作品且能觀察並分析生活中含有構造概念美感的實例。
- 能動手設計及操作現成物的拆解、組成、轉化及再造。
教師課後省思
- 因疫情改成線上課程後,在操作上面因材料的準備及遠距關係,無法精準將原設定的目標達到。
- 也因使用電腦教學在學生資料搜尋及討論上,因工具的便利性能相互有更多的討論。
- 乘風揚起課程裡,需將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以風力為動態雕塑」發想運用工具加以拆解並重新組合,發現了不同學生在學習上的可能,多面向的課程設計照顧到更多的孩子是必需的,繼續努力耕耘在課程設計之路上,能為更多的孩子服務。
課程規劃
-
01了解構造的概念並欣賞日常生活中的美感構造。能欣賞日常生活中結合構造美感的對象物。
1.教師說明構造的概念。 2.教師舉例構造相關的日常生活中的現成物。 3.能找出在現成物中關於構造美感的通則。
-
02介紹集合藝術概念及作品並認識動態藝術概念。認識動態藝術概念且以風力為動態雕塑的作品。
1. 認識集合藝術概念和以廢棄物再製作品的藝術家及其作品。 2.認識動態藝術概念和以風力為動態雕塑的藝術家其作品。 3.設計學習單,試從作品中看見使用的媒材,和單位元件中形體部位和部位的黏接與嵌合,並且嵌合後如何使重塑後的物件能依受力狀態活動。
-
03思考能以風力為動力且能操作的現成物。承上,思考此一現成物如何能做部位和部位的黏接與嵌合。思考嵌合後如何使物件能依受力狀態活動。
1.設計學習單,試從預計使用的現成物發想。2.拆解電風扇、風車的結構,研究電風扇及風 車構造,觀察可以以何種方式接合及受力。
-
04以風力為動力,能運用廢棄物及現成物加以拆解。
1.設計學習單,思考現成物的材料與風力間可塑造的造型。 2.能思考不同的造型如何嵌合及受力活動。
-
05接操作現成物或廢棄物,依設計的圖像操作,並能依操作狀況調整嵌合及受力。能思考製作的圖像是否具有美感且能連接有層次的表現
1.依學習單設定的材料及設計圖操作,操作時能依實際情形適時作調整。2.能依實際情形作有秩序美感的嵌合及連接。
-
06作品樣態與自然環境結合作出具美感的展示。
能試著將作品依校園環境場域調整並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