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是從「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109學年度第1學期教師培訓工作坊」中杜怡萱教授的「建築結構系統與結構美學專題講座」以及高地聖家堂建築實驗模型中激發的課程靈感。旨要是透過探討曲面的角度切入,引導學生對於建築的另一種看見。
過往我們對於建築單元的教學大多從直線角度切入,素材或是建築結構造型皆以無機造型作為課程討論案例或實作主題,較少有曲面的創作。因此本課程透過石膏紗布此種容易複製特殊造型的媒材特性,帶領學生一窺曲面建築的有趣及奧秘。
期盼透過課程讓學生體驗建築之美,並在挑戰中了解力的傳遞作用。課程首先運用紙張做成的小結構活動首先嘗試結構與力的關係。並讓學生以實驗探索的性質完成翻模的石膏建築模型。
美感預期成果
期盼透過課程讓學生體驗建築之美,並在挑戰中了解力的傳遞作用。並讓學生以實驗探索的性質完成翻模的石膏建築模型。
教師課後省思
此課程在進行時一邊做滾動式的修正,從原來單純只是像高第致敬的「懸垂線拱」製作顛倒翻模創作實驗,到後來規劃給高二的學生是跳脫顛倒翻模,改以覆蓋翻模的方式製作。比較下來,認為先做好穩固的立體塑膠骨架進行翻模是較能呈現學生多元創意的方式。
而在引導創作中,由於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師示範和講解可以製作模型的方式就很重要。在創作前的去面建築導覽亦是刺激學生想像的重要關鍵,幫助較少接觸特殊建築的學生了解到現代建築的多樣性。
-
01生活中的結構
透過教室中的物件讓學生知道生活中的結構體,並且讓學生知道結構與力的關係。最後,為了為下一節的挑戰做預備,介紹基本強化紙張結構的方式。
-
02紙張結構挑戰營
小組利用兩張八開400p西卡紙,利用第一節課介紹之紙張構成方法製作一個三公分高、可以程載一個人重量的紙張結構體。
-
03Up Side Down! 索拱結構介紹
介紹建築結構系統與結構美學,包含特別介紹建築結構體系中的索拱結構,以便學生思考創錊的可能性。課程下半段則介紹創作方法與媒材,講解石膏塑模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幫助孩子在創作時可以降低因媒材不熟而造成的失敗風險。
-
04石膏模型狂想曲
學生分組創作製造石膏翻模模型。
-
05建築實踐-模型上工
石膏翻模製造。
-
06顛倒屋落成
將乾燥之建築模型脫模取下,補強結構可能的不足之處。擺上模型假人與樹木。完成建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