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藝遊淡商─玩「色」計 ‧ 襯藝「職」

核心概念
  • 基本的色彩美學以及美的形式原理原則─對比、比例、漸層、調和等。
  • 攝影構圖美學與濾鏡應用的調色概念。
美感知能
  • 觀察自身物品、職科工具的色彩屬性以及質感特色。
  • 觀察自身物品、職科工具的色彩比例。

課程概述

有感於上學期執行僅以色彩為主,109學年則仍以此為基礎再融入質感做調整,主軸仍以商管群著重的自我識別,藉此再延伸各科的課程特色以及實習工具上的差異,透過商業攝影的方式,增進校內學生彼此交流與增進自我對本科的認同。
先從學生日常的色彩觀察為主,透過自身物品以及與各科相對應的工具和課本,利用色票和手機進行初步的色彩採集。接著,以小組形式做分類、分析和統整,請學生再從自身與職科工具挑幾件物品,透過配色歷程中底紙不同比例的寒暖色塊,藉此感受色彩的差異;此外,再透過商業攝影不同質感的背景板、其他質感物品以及多色的色紙搭配,讓學生從中感受質感應用與色彩比例之間的美感。
最後,將所有成果列印出來佈置於校園裡的公共開放空間展示,亦能於日常、校慶期間展示各科特色,也能透過上期末的回饋與下學期初的課前引導,增進學生彼此的交流。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透過日常生活中關於個人、各科特色相關的色彩蒐集、分類與統整的過程中,理解色彩應用的多面向。同時藉由不同色系的底紙排列組合,去感受色彩經由比例的不同而產生怎樣的視覺美感,再結合自身物品與職科工具彼此類似色或對比色的色彩差異去感受色彩的重要性,以及應用其相關的質感元素,結合類似或差異極大的質感肌理,理解這兩元素間所激盪出的微妙感受,最後能將色彩、質感靈活應用於校園學習和未來生活之中,藉此掌握餐點擺盤與攝影、商業簡報的配色技巧、工科配線如何搭配場域裡的色系和質感做調整等,期許美感課程的啟發能在學生心中埋下對美的種子。

最後經由成品展示於校園環境中,不僅展現學生、各科特色與校園之間的對話,同時也是延續校本的職科特色與精神。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是第二次參與美感課程,在執行的過程中,雖然是以第一次執行過的課程計畫做為基礎再做些微調整,但仍是以色彩為主題,先備課程經驗仍是會先概略帶過美的形式原理原則,再導入美感的課程主軸,透過色彩的形式美學思考與美感課程結合,已能在課程執行中漸入佳境,而且透過兩次的課程執行、微調修正與成果對照,也能對照出學生不同的成長,也給予我非常大的成就感;透過應用手機的數位媒材與商業攝影結合,從中導入美感的素養與職校各科特色的融入,不僅激盪出學生的創意思考與配色方面等等的增能之外,同時也帶給我更多在課程當下的省思與日後的調整。

 

課程規劃
  • 01
    期許學生能藉由色彩的蒐集與對照,發現色彩與自身的關係。

    應用色票與手機完成個人物品與職科工具屬性色的日常色彩採集。

  • 02
    學生能在活動中培養對於色彩的分類、分析與統整的能力。

    學生能應用APP中的數位取色器將運用色票與手機對照所蒐集來的色彩和現成物進行分類、分析與統整。

  • 03
    透過自身物品與職科工具依據不同色系的底紙襯底,藉此感受類似色、漸層色、對比色以及透過不同比例色塊所呈現的玩色體驗過程,從中體會物品會依據色彩的屬性跟比例產生不同的美感視覺感受。

    一、先觀察自身、職科物品相關的屬性色,再運用多色底色玩配色以及比例的遊戲。 二、藉由配色過程中體會不同色彩的底紙與商品之間所呈現的視覺感受。

  • 04
    透過自身物品與職科工具兩者與(自然物、人工物)其他質感之間的探索與體驗。

    透過商業攝影專用背景板的(木紋、泥牆等)不同質感或是其他自然物、人造物等與自身、職科物品搭配,依據類似與對比的質感從中感受其屬性與特質。

  • 05
    應用色紙與質感這兩種媒材所搭配的比例,試著從襯托自身物品與職科工具以及其他商業攝影的配件中,透過色紙所排列出不同色塊的比例與多元質感的結合,營造符合美感探索的學習。

    先透過自身物品與職科工具本身的色系與質感去思考商業攝影的主題,再藉由底紙的色系和色塊之間的比例與排列組合的形式,提升物品本身的質感,日後便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06
    將成果透過列印的方式呈現,並展示於校園開放空間。

    讓學生討論這些成品適合展示於校園何處,最後佈置於校園開放的空間,與職校強調技職特色做呼應。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