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燙啊!燒杯君

核心概念
  • 製作燒杯的隔熱層,要方便拿取燒杯,並具備均衡美、對稱美的形式原則。
美感知能
  • 生活物件:帶柄茶杯,握把的位置與型態。
  • 環境觀察:木造建築結構、技法,結構的壓力與支撐。
  • 木工:十字搭接榫。
  • 單一材料之均衡、對稱美感。
  • 木構建築美感。

課程概說

「啊!好燙!」理化老師不小心燙到手,急忙把手中拎著的燒杯放下。這燒杯是某次指導科學社同學做龜山地區茶葉發酵實驗專題時,拿來泡開茶葉用的,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理化老師的專用茶杯了。杯子裡剛泡好的茶湯還徐徐冒著輕煙,理化老師心想:「也許可以幫燒杯做個手拿隔熱層,就能在剛泡好茶的時候拿到教室裡,一邊講課,一邊等待溫度降低。等到口渴時,茶湯就會降到剛好潤喉的溫度,如果能這樣就太棒了。」

生科教室裡還剩下一些方木條和木工膠可以使用,基於不浪費的原則,要如何使用限制內的材料完成理化老師的小心願呢?


1. 材料使用:300ml無柄燒杯,5mm方木條/90cm*2。

2. 學習目標:在每人5mm方木條/90cm/2條(或類似尺寸)的條件之下,以「十字搭接榫」的方式製作燒杯的隔熱層,要方便拿取燒杯,並具備均衡美、對稱美的形式原則。

教師課後省思

  1. 材料運用:

    (1)黏著劑的使用:和白膠、木工膠相比,瞬間膠能快速黏著,縮短組合架構時間,增加學生的完成度。

    (2)5mm以上的木條不宜用美工刀切割,需要用手鋸。5mm以下切斷木條時可以使用彎剪,快速又安全。

  2. 榫接的調整與結構之學習遷移:

    榫接構造除了以切削方式製造,也可以用「堆疊」的方式製作,增加安全性。此為生活科技的學習內容之延伸,同學可以運用已習得之知識內容,遷移至此堂課程,也可將此堂課程學習應用到其他領域。

課程規劃
  • 01
    查找與辨識穩定的結構型態

    原創小遊戲:挑戰101(cm)
    材料:

    每人一張A4紙、美工刀、膠水(共用)。

    說明:

    1. 挑戰在25分鐘之內,將A4紙立起(可裁切,一人只有一張),超過101公分即挑戰成功。

    2. 黏著劑為膠水,不能用膠帶、雙面膠等具支撐性材料。

    3. 不能靠外力支撐,意即物體中間不能放膠水、不能以手支撐、黏在桌子上等方式站立(受力平衡)。

    4. 以此單元說明三角形的形狀和對稱性產生最穩定的結構(如角鋼),依照不同材料性質而使用不同的黏著劑(用量精確),合宜的使用材料(節制)等製作的基本觀念。

  • 02
    CANVA軟體營造課堂情境,以平板自我學習(低碳建築、美的形式、十字搭接榫)了解木造技法與結構。

    情境化營造:

    1.\t故事與脈絡化,回應理化老師的需求。

    CANVA 教育版功能概述。

    2.\t自主學習表(參見附件1)運用及學習歷程的自我評量說明。

    3.\t運用平板學習評量檢核項目之內容:十字搭接榫、結構、美的形式原則、低碳建築。

  • 03
    動手思考1:了解工具使用與十字搭接榫練習

    工具使用:

    1. 木工榫頭種類。

    2. 雕刻刀的樣式與鑿花。

    工作任務:

    1. 任務情境思考。

    2. 十字搭接榫練習。

  • 04
    動手思考2:了解工作任務與發展解決方案

    1. 從300ml無柄燒杯,5mm方木條/90cm*2(可上調)設計限制中發展解決方案,可點瞬間膠(效果最好)、木工膠。

    2. 可用橡皮筋暫時固定,確定位置之後切削。

  • 05
    動手思考3:依照評量規準製作原型

    評量規準:

    A:1. 目測十字搭接榫製作精巧公差小,光滑無毛邊。

            2. 結構扎實穩固,有握持點且握持順暢直覺。

            3 造形符合均衡、對稱美的形式原則。

    B:1. 目測十字搭接榫有些許公差,摸起來有些刺手。

            2. 結構部分有搖晃感,握持點不好掌握。

            3 造形略具均衡、對稱美的形式原則。

    C:1. 目測十字搭接榫公差大,摸起刺手不適。

            2. 結構易搖晃不穩固,握持點無法掌握。

            3 約略感受到造形有均衡、對稱美的形式原則。

    D:1. 無使用十字搭接榫技法,摸起刺手不適。

            2. 結構無法支撐燒杯,無握持點。

            3 無法辨識均衡、對稱造形美感。

    E:未達D級

    評量規準說明:七年級可用燒杯上緣為支撐點,八九年級限制以燒杯底部為支撐點。

  • 06
    動手思考4-5:製作原型後依評量規準測試與修正

    依評量規準設計與製作,對照評量規準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以具體、明確可測量的目標診斷學習問題,和同學或教師討論具體的可改進策略,循環修正以達到學習目標。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