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MyColorZine我的色彩小誌

核心概念
  • 能投入藝術創作活動
  • 展現對文化創意
  • 生活美學與環境議題的思考
美感知能
  • 能運用數位裝置及影像作為素材,進行複製性媒材及立體性媒材之創作表現
  • 能分析視覺符號、色彩意象與數位影像材料,並嘗試表達多元觀點

課程概說

這是同學們進入高中後的第一堂美術課程,首先是希望大家能夠體驗創作的快樂。在過去國中時期,已習得藝術基礎的調色概念、平塗的技法等,也能夠大致辨認出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透過攝影及排版創作,能記錄自己的色彩偏好和發現生活中的色彩。
本課程乃為了讓學生透過多種不同的學習策略來認識色彩原理。課程引導學生透過著手設計一份個人化摺頁小書為主題,搭配數位攝影及軟體應用為手法,將所色彩學與美感體驗課程透過實作化為作品。為達到自主學習與未來生涯相關美感、知識與技術能力,透過生活觀察、資料整理、攝影技術、數位軟體的綜合運用來創作,進而訓練到學生多元學習能力。此階段學生學習能更有計畫性的去完成一件小規模的創作,體現動手做、做中學的實踐精神。

美感預期成果

預期學生能在這個階段學習到色彩意象與表達,進而到主動蒐集整理影像素材。瞭解色光顯示和色彩顯示之差異,並體認到色偏和色彩管理的重要。能透過小誌製作,進而傳達單一主題的視覺策劃,並體會將作品從數位檔案一路到類比印製的過程,再透過切剪、調整、摺疊等印後加工手法,感受到實體製作一份作品的感動。將所有的色彩小誌進行排列展現,體認到每個人都是多麼的不同。

教師課後省思

在美感教育計畫經費支援下,讓我得以將過去的課程更加精進。藝術非常仰賴人與媒材的互動,有好品質的材料支援下,也讓課程進行更加精準和不容易出現媒材失控的情況。藝術與美感透過更多體驗式課程,讓同學們可以用身體、用眼睛體會生活周遭的美感。

課程規劃
  • 01
    瞭解色彩三要素,物理光的波長與可見光

    瞭解色彩三要素(H色相、S彩度、B明度),物理光的波長與可見光。色彩命名原則,加法混色原理、減法混色原理,介紹RGB混合模式

  • 02
    色彩收藏品大公開,靜物陳列與攝影

    同學色彩收藏品大公開,靜物陳列與攝影。教師以簡報投影出優良藝術家範例,讓同學有物品攝影版面概念

  • 03
    電腦軟體數位排版創作

    教師講解數位版型的使用方法,並示範如何將版面設定成A6尺寸後,進行文字編排與放入圖片。善用圖層概念來完成作品內頁編排。同學藉由上機實作來學習一份刊物製作的印前製成基礎練習

  • 04
    印後加工成果輸出發表鑑賞

    透過學生分享,提出為何作品會有色偏的可能性,提供PANTON色彩溝通橋梁色票作為對照,並說明數位打樣、小量輸出與大量印刷的差別。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