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色彩的比例與構成

核心概念
  • 將”自我”視為整體,構成自我的其他因素視為部分,形成比例概念
  • 能把比例概念運用於隨身物件中,增進美感生活
美感知能
  • 學會” 「全部及部分」與「部分及部分」之間的關係
  • 學會「尺寸分配」、「分割元素」與大小不同的形體,構成不同比例的輪廓

課程概說

「比例感是對尺寸的大小有審美的情緒」(何欣怡,2017)。本課程透過比例學習工具的研發,讓學生操作並體驗平面設計中版面配置的比例關係,建立「比例感」。如此可累積學生以 「比例的眼光」觀看對象物的經驗,進而融入生活運用。本課程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一、概念階段:老師以簡報介紹經典案例:簡減手制作品中的台灣鐵皮屋圖案設計,以及比例概念。學生透過色票,觀察蘋果的色彩,分析各種色彩關係,紀錄自己的觀察,藉以練習明度與彩度的變化。
二、實作階段:學生針對”色彩主題”進行系統分析,包括配色網站、生活上的色彩應用等,練習主題式的配色,在線上以幾何圖形做練習。
三﹅應用階段:製作「蒙式二維條碼」,疫情下的實名制大量運用QR CODE,
將階段二的幾何塊面調整繪製成適合的顏色,面積大小、位置的高低左右都關乎比例及構成的概念,透過認識蒙德里安的作品,了解矩形大小比例的關係,
與生活中的防疫連結,設計一種具象的表述方式。
最後將作品重新設計拆解,調整色彩配置與比例,在組合時產生許多有趣的變化,些微的複製與貼上,加上放大所小的比例,就能產生具有意象
的美感課程,讓學生除了手繪之外,更易於透過電腦操作,這是此美感課程與原教案不同之處。

美感預期成果

1. 認知:學生了解「比例」影響美感的呈現。
2. 技能:學生能以「比例的眼光」觀看視覺對象物,累積審美經驗。
3. 情意:學生將喚醒自身的「美感需求」,在生活中繼續探索,甚至影響別人。

教師課後省思

1.學生隨興的去處理矩形面積,開始做起來很”有機”,用發散
思考的方式去擺放,卻有限制的在圖案的種類、注意水平或垂直的錯落、色彩主題的概念,學生對於各種組合的可能性,作品也就有很趣味。
2.顏色有深、淺,雖然都是同一個色系,但是仔細看,每個顏色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尋找色票的課程中,學生會發現
許多之前不知道的顏色,然而加入比例的概念之後,主題便能凸顯出來。
3. 美感課程所引以為傲的體感操作、手作思考、材質的覺察,都因為停課的關係,在設計課程上有了轉變,線上授課之後,尋查資料、自由切換教學形式、解決大部分學生手繪貧弱……等,都是美感課程一種美好的蛻變。
4. 所謂的美,往往從實際生活中發展出來,原來藝術與生活很近,
有美感的設計不是只限於少數人才能做出來的,此課程大大的降低技術門檻,也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成就感。

課程規劃
  • 01
    認識比例

    1.\t介紹簡減手制,認識以台灣鐵皮屋為設計 概念的作品,了解作品中色彩與比例的應用。 2.\t認識pccs色票,以明度與彩度為例,將紙片剪一個小洞,貼在蘋果上有助於觀察聚焦,更換蘋果不同面向,以色票找出相對應的色彩。 3.\t利用色票尋找顏色,認識蘋果 當中的明度與彩度變化,觀察蘋果並非是約定俗成、純正的紅色,小組討論:發現蘋果中的色彩變化(暗紅.淺紅.淺綠.明煌.....) 4.\t以pccs色票的代號,填寫講義中的問題。

  • 02
    自我比例分析

    1.\t學生針對”認識自我”進行系統分析,「自我」部份包括個人的興趣、性向與價值觀等,「環境」部分包括家庭、學校的重要他人影響,將自我視為整體、理解影響自我各種的因素為部分,填寫講義內容。(如附件投影片) 2.\t認識模矩概念,練習盤子的分割與面積分配,觀察盤子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藉由幾何形的盤子排列,每一個幾何面積代表一部分形成自我的變因。

  • 03
    蒙式二維條碼

    1.\t觀看蒙德里安的影片,小組以janbord操 作,回答出蒙德里安作品的特質 2. 矩形拉長、寬、縮小、放大、對齊或錯落等不同方式,製作蒙式二維條碼

  • 04
    美感的色彩與比例練習

    1.圖案的排列前後順序、水平或垂直對齊、調整圖案的角度與比例。 2.製作自己的色盤。 3.配置與比例,在視覺上的差異

  • 05
    美感的色彩與比例實作

    發現色彩配置與比例,在組合時產生許多有趣的變化,些微的複製與貼上,加上放大所小的比例,就能產生設計的趣味。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