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結構力與美

課程概說

人類利用自然界的結構智慧,解決了許多生活環境中的結構問題,而這些隨處可見的演繹結構的產物,例如:加厚穩固的蜂巢版、便利商店的不纖布提網或是公共建設當中的橋樑結構等,都是善用改變力量傳導的方向對抗地心引力,而在本課程中,從一個紙張结構的研究,讓學生發現,同一材質改變結構與加寬加厚承載表面,也能讓一張柔軟的紙張變成穩固可承重,進而了解結構具有功能性的意義-即為解決力的問題,進而思考坂茂人道主義精神的建築,從紙張發想到挑戰紙張的張力與承載力,讓學生小組挑戰模型橋樑結構架接問題,最後再思考結構的美學,小組設計能承載成人體重的紙椅子,使設計更具有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師法自然的結構(蜘蛛網、鸚鵡螺、蜂巢等)
  2. 橋梁的結構(力的分散)
  3. 結構美(名種橋樑與紙藝的結横)
  • 美感技術
  1. 結構 KIT
  2. 紙張摺紙模式加強結構
  3. 達文西橋(橋樑無釘黏架接方式)
  • 美感概念
  1. 坂茂(Shigeru Ban)的紙建築與人道主義行動
  2. 建篥結構的對稱與裝飾美

 

教師課後省思

在本次課程當中,因為過去曾做過類似紙藝帽子的走秀創作,所以在施行上蠻順暢的,本次與之前的差別在於給予組別特定主題(紅白聯想),比起第一次施行,學生較少著重於附加的裝飾性圖案創作,較偏回思考紙張的結構性,貼近本單元要讓孩子學習的美感概念,在成果發表的走秀上面,孩子對於發表作品還是稍嫌羞怯,這部分可以再多做訓練,單元最後製作可承重的蜂巢版椅子,在學生的過去學習課程中也許較少相關訓練,學生花了大半時間將椅子結構拆解劃分在蜂巢版後才切,反而增加許多必須使用構造接合的問題,加上學生對於切割工具使用上不熟悉與製作速度緩慢在課程時間上有些不足,未來倘若要在施行相同課程的話,可考慮設計多設計構造活動讓孩子練習與思考。

 

課程規劃
  • 01
    【百變紙設計I】從平面到立面

    探索紙張的可能,操作結構KIT並思考結構構件與結構的意義.再介紹紙藝,小組進行討論與思考並發揮創意與巧思製作紙藝服飾。

  • 02
    【百變紙設計II】從平面到立面,從紙上談兵到紙藝服裝走秀

    小組挑戰利用紙張的材質特性與巧思.製作一件紙藝服飾,並於課堂走秀,欣賞各組的創意巧思

  • 03
    【紙張的結構】認識何謂結構

    藉由前兩堂紙張的創意發想,探索紙張的可能與紙張密度與摺痕分散力的方向,進而介紹坂茂的紙建築,小組進行討論與思考坂茂紙結構與人道主義的關懷精神,並思考結構是什麼?

  • 04
    【紙張大力士】運用結構解決問題

    小組挑戰利用相同材料的紙張,製作可承載一箱飲料並使飲料能夠離地至少十公分以上的容器(承載物件).並於活動後討論各組差異與優缺點,思考造成相同紙張承載力不同的關鍵點並討論小組紙椅子的草圖概念。

  • 05
    【結構中的力與美】結構的穩固,從力的傳導路徑的結構配置製作出最穩固的橋樑結構

    介紹達文西橋與五種橋樑結構,並利用紙吸管練習達文西橋的搭架模式,思考結構與構建的選擇,討論坂茂建築的紙管張力與結構力的傳導方向與構件,並開始製作小組的紙椅子模型。

  • 06
    【紙椅的力與美】結構中的力與美的展現

    製作可承重一成人體重以上的紙椅子,結構需要解決穩固的問題,並使用剛剛好力的結構與剛剛好美的装飾性結構,最後進行作品分享與討論。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