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胎」不「藝」樣

核心概念
  • 學生能使用「點」、「線」、「面」等單位形來構成美感;並能運用習得之色彩、質感等概念進行作品設計。
  • 學生學生能對綠色環保美學概念有所感悟,並加以運用於設計中。
  • 學生能認識不同輪胎之形體之美,選用不同尺寸、形體之輪胎進行美學設計。
美感知能
  • 觀察生活中各類輪胎之外觀及特質,及其應用層面。
  • 了解不同媒材構成傳遞給人的印象。
  • 運用各類手工具(砂紙、雕刻刀等)、小型電動工具(砂磨機、修邊機)及鑽床進行輪胎之加工。
  • 了解各材質之特性及組合時之技法及結構原理

課程概說

本課程先以廢棄輪胎進行SSI議題探討,再以輪胎之科學知能為基礎,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報告輪胎之構造、規格及製作方法等,以具備輪胎知能;其次,針對美感主題讓學生進行色彩、質感、構成、結構、構造等構面設計輪胎作品,再結合STEAM跨域思維,完成環保輪胎藝術設計之加工,將各類材質與輪胎結合,完成藝術輪胎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環保再生與應用之概念,能具備賦予各類資源新生之藝文創作能力。
  • 期待學生將學習內容加以擴大,非僅限於輪胎一項,能與生活中各類物品結合運用創造生活之美。
  • 能透過單一材質,發展多面向、多功能之美感創意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因為疫情關係,本課程在5月23日至6月8日實施線上課程,突發之停課狀況,對教師而言是一種考驗,且本課程停課期間之進度以實作為主,讓學生以紙上談兵之方式進行,實有難度,且學生之參與率、作業繳交率亦不佳,教學成效有待再議。此外,突然的線上課程,造成部分學生時間緊迫,因此,無法於期限內完成作品,實屬可惜。但總體實施後,學生對於沒經歷過之輪胎作品設計與製作,卻能從原先構成單元時之興趣缺缺,漸漸顯顯出積極濃厚的學習態度。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學生能藉由SSI探討歷程進行思辨

  • 02
    第二堂

    瞭解輪胎構成的科學與要素

  • 03
    第三堂

    瞭解STEAM之基本概念計及輪胎應用設計

  • 04
    第四堂

    運用美感概念進行實作,並了解各類工具之操作及技法

  • 05
    第五堂

    學生能理解不同質感素材之美感並加以應用

  • 06
    第六堂

    學生能運用STEAM概念進行美感輪胎實作(一)

  • 07
    第七堂

    學生能運用STEAM概念進行美感輪胎實作(二)

  • 08
    第八堂

    學生能運用STEAM概念進行美感輪胎實作(三)

  • 09
    第九堂

    欣賞輪胎創作之美感

王獻樟
國立玉里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國立玉里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