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攀藤拱門新藝術

核心概念
  • 新藝術運動與曲線
  • 高第的懸鍊拱與作品
美感知能
  • 木工或是加工支架材料的方法
  • 近似色與對比色顏料的顏色調配

課程概說

本教案希望學生理解結構的原理,利用木結構與美感的形式,搭蓋一座攀藤植物支架,並在其下栽種攀藤植物(如:牽牛花)。牽牛花是一種在五月的時候播種,到七月會開美麗花朵的植物。過了十一月留下種子後就會枯死,學生做完的作品可以在下學期開花結果。過程中可以理解新藝術運動對曲線與植物造型的推崇與高第的作品。

首先介紹高第的建築作品,與他的懸練拱模型,並請學生留意生活中那些結構是美的。再來請學生利用紙牌試驗,搭建出能延伸一公尺不會垮的結構(拱),並體驗如何在過程中創造出美感。然後,向學生介紹材料如何連接會影響美感的構造概念。最後分組,搭建出一個攀藤支架,並種下種子。下學期再比較結構是否與花朵生長的造型相得益彰。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學會拱結構與構造連接的概念。
  2. 學生能感受,怎樣的拱型結構會美(比例合宜有規律)
  3. 學生能利用攀藤植物美化校園。
  4. 學生能理解新藝術運動的主張與對植物、曲線的看法。
  5. 花拱製作可用於美化校園,若趕得上畢業典禮可應用於典禮會場。

教師課後省思

  1. 在這次課程執行過程,關於鍊垂拱模形的搭建練習是不成功的,學生很難在懸垂的線中綁重物,以致該練習變成竹籤與棉繩的構成練習。
  2. 在搭建跨海大橋的過程中,有的班級一開始製作全班皆以拉成直線的吊橋形式完成,是比較容易構想的方式。因此在指導時跟學生說明,以拱型方式達成的作品分數會較高。但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指導方式。
  3. 草圖的繪製對某些學生是有困難的,因為必須要有立體圖或三視圖的概念,才能準確表達所欲搭建的結構。因此在活動進行時,鼓勵學生邊作邊修改草圖。
  4. 但因為防疫的關係,實作花拱只進行一節課便暫停,甚為可惜。因為其實學生的草圖在實作中還有很多會修改的部分。
課程規劃
  • 01
    高第、拱與結構

    介紹高第建築作品,與他研發的懸鍊拱力學模型 介紹美感教育電子書中,自然中的結構美感,與平衡穩定的結構概念。 介紹福岡星巴克、北港星巴克、大稻埕葉晉發商號的木結構。請學生觀察,這些結構美嗎? 如果美,原因是甚麼? 請學生想想,生活中有那些物品具有結構之美。

  • 02
    植物與支架

    介紹攀藤植物種類與其曲線結構,告訴同學本活動要小組製作出攀藤支架,五月種植,下學期可看到開花(如果是牽牛花)。另介紹新藝術運動對曲線的看法。 請學生想一下,攀藤植物與何種造型支架搭配會比較美,攀藤植物如何生長會比較美。 請學生試驗如何在玻璃杯邊緣用紙牌做出一個挺立的結構。

  • 03
    跨海大橋

    小組合作,利用紙牌堆疊出1公尺的結構,能夠跨越桌面。結束後小組拍照上傳Classroom教學平台。

  • 04
    結構研究

    教師利用上週照片,解釋說明各組作品連結的方式,並請學生思考,原來的作品怎麼立起結構會更美。 請學生調查旭光校園內會出現哪些野生動植物,替下週的設計課程準備。

  • 05
    花拱支架設計

    1.小組使用棉繩嘗試製作一鍊垂拱造型,怎麼樣的拱型看起來是有美感的? 並試著將造型在紙面翻轉。小組可以根據前一跨海大橋活動或鍊垂拱活動所得之造型,加以修改,成為花拱支架設計的草圖。 2.構想攀藤花拱的造型設計草圖時,教師引導指示攀藤植物是綠色,設計應與植物色彩做對比或近似搭配,而支架的造型也應與攀藤植物有造型的呼應(可以是近似植物的曲線,也可以是形成對比的幾何形)。 另請小組在設計時,構想花拱能否與所放置的地點產生造型和諧,是否有美感,此外觀察草屯有哪些野生動植物可能來到作品附近,是否能夠有呼應或融合?(例如:增加鳥屋的搭建…)

  • 06
    連接的構造

    教師介紹攀藤支架材料連接時可以有哪些構造方式(預定使用角木),並使用小模型請學生體驗,不同構造對於造型的影響,何種方式會比較美。

  • 07
    攀藤支架結構製作

    小組製作,使用角木或其他材料搭成拱型攀藤支架

  • 08
    播種植花

    各組欣賞對方成果,並替自己的攀藤支架灑種種植,等到下學期開花欣賞。 將作品放置的環境周圍整理清潔,體驗優美的作品需要美好不受汙染的環境來襯托。

陳煜尊
南投縣立旭光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南投縣立旭光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