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在學校裡,學生進行陶藝課、版畫課、木工課、烹飪課等,都需要穿著圍裙進行,大部分學生可能會拿家裡的煮菜圍裙來應付,但其實在不同課程上所需功能不一定相同,讓學生就學校現有課程所需,設計適合該專業課程中適用的工作服。
首先就身體及工具的比例做討論,透過丈量的方式去探討工具擺放位置的適切性;討論材質特性及質感本身,材料有它自己的語言,根據使用特性來作基底材質的挑選,再添加上收納工具之功能,如木工課產生木屑需好清理不殘留,烹飪課會沾到油漬需好清洗,版畫會使用油墨需與自身衣物隔絕等,來選用材料的質感與性質。此次增加縫紉機的使用,加速車邊的效率。過程中,針對使用習慣上,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美的靈感來自於生活中,接續布作的縫紉技巧,發想工作服,成為生活美感的執行者。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能知覺自我身體意識,透過比例的丈量與物件工具產生良好的連結,能依照功能性選擇材質及感受質感帶來的美感感受,並從中能了解自身需求,進而改造出符合需求的客製化作品,直接落實到生活中去驗證美感生活。
教師課後省思
1.依現有的圍裙去做發想,可先在款式上讓學生去比較哪樣的款式可以符合不同人的身高比例,已有的口袋其實會影響同學的思考,盡量可以挑選沒有口袋的基本款式,讓同學進行實驗。
2.學生常會用自己的身體去適應物品,而不是依照自己的身體條件來考慮其位置,需要在這個方面多花時間去鼓勵學生思考。
3.圍裙的條件因防水或布料材質較厚,所以在縫紉時,較難進行手縫,使用縫紉機時,也因為物件較大增加困難度,所以後來讓多數學生使用雙面膠來替代,成品無法用於實際工作中。
-
01討論各行業職人的工作穿著。
1.\t請學生分享自己家人的工作穿著? 2.\t上網尋找各種工作領域的工作服。 3.\t分析學校中會使用到工作服的科目及其功能屬性。 4.\t討論工作類別與其工作服材質的選用。
-
02身體的丈量及工具擺放位置的比例
1.\t尋找最佳口袋位置,兩人一組,請同學在對方身上貼上五個紅點貼紙,自己伸手觸摸貼紙,視其難易程度,來討論工作口袋較適切的位置,應放在方便手及之處。 2.\t身體的比例,依使用狀態討論工作服的長短及口袋的深淺等。 3.\t工具的丈量,將工作中常使用工具聚集起來思考,以長型工具為例,不會擺放在關節處,以免妨礙工作時的靈活度。 4.\t討論工作口袋因應工具性質是否需加拉鏈或覆蓋。
-
03認識布料或材料及製作版型。
1.\t分組進行認識布料及材料屬性,棉布、帆布、防水布等材質上的孔隙大小、質感,功能不一,透過觸摸、揉捏、潑水、沾染油墨、切割等方式,去體驗材質的特性。 2.\t討論材料的功能性及質感,與其延伸出的美感感受,並選擇出主要材料,如製作木工會有木屑,是否挑選布料時孔隙不能太大,以平滑不卡木屑為主要首選。 3.\t以現成素面圍裙工作服為基礎,用紙張剪裁出適切的口袋版型,再放回到身上重新檢驗。
-
04挑選適合布料或材料進行組合及縫製。
1.\t以現成的圍裙來進行工作口袋的安裝及拼貼,依據功能搭配布料的材質進行縫製或安裝。 2.\t夾層的大小須依據放置物品調整。
-
05針對作品進行收尾及分享
1.\t作品收尾,穿著工作服此用後與同學分享創作理念及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