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校園角落生物捉迷藏

核心概念
  • 環境設計學
  • 地景藝術
  • 環境藝術
美感知能
  • 需運用基本的雕塑技法
  • 運用環境色彩並選擇合適顏色作為視覺呈現

課程概說

校園角落生物捉迷藏:能將色彩帶入生活,了解使用色彩的時機與搭配運用,而不盲目地隨意使用色彩,確認自己需求後,選擇合宜的色彩搭配,達到原先設定的設計目標。

美感預期成果

了解眼睛所看到綠葉、草叢綠、樹枝色、落葉色各有不同的變化,而不只是一直以來認為的綠色、咖啡色,學生對於融入環境的藝術品和生活中所接觸到的街道家具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自己的看法,在校園環境中增加對於生活環境色彩的感知與敏銳,對生活所處的環境更有感。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於捉迷藏、找東西感到很有興趣,對於街道家具就感到十分陌生,而街道家具是現在生活中常見且會使用到的實用型雕塑,它的色彩和樣貌呈現與擺放地點,對於都市風貌有著明顯的影響。因此想透過較為有趣的方式,帶著學生去勘查生活的環境,確實感受與了解何謂環境色,也實際操作捏塑校園小生物的雕塑作品放置於校園中,輔以街道家具的概念,希望學生能對於生活環境更有感!

在學生設計草圖時,會遇到的問題是草圖畫得很好,但卻不知道如何轉換成立體。設計了小生物的巫師帽,做出來卻是扁扁的一片多力多滋形狀,在這一方面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引導與課程架構上的調整,也讓我在課程上有更多的省思,教師應該要對自己的課程做一盤點,我思索著是否有較多的課程是在平面的繪圖上,而在立體呈現上則較為貧乏,因此學生會在這一方面的能力較為薄弱!

另外部分班級因為遇到線上課的轉換,導致課程上銜接的困難,因此日後若在執行課程時,應盡量早點執行或是思考轉換線上課的替代方案,以免如同這次部分班級要等回學校上實體課時才能拍照將照片上傳,老師也一直擔心他們的作品會因為線上課不見或是損壞。

課程規劃
  • 01
    認識色彩中的環境色和自然界的保護色

    以尋找的小遊戲引導學生思考在圖片中的物品融入環境中的原因與元素,帶領學生認識融入自然界的顏色,和基本的混色技法。

  • 02
    認識街道家具

    了解何謂街道家具並思考街道家具選色的考量因素,了解街道家具與環境搭配的相互影響成因。

  • 03
    學習將圖案轉換幾何形

    老師示範講解,並請學生畫於講義上,理解將現實生活中物品轉換為幾何形的替換方式,讓學生可以將複雜形狀轉化成幾何形,並能降低塑造的挫敗感。

  • 04
    校園生物製造所-形體創造

    運用所選取的校園角落圖片中的形狀,簡化成立體幾何型,並透過幾何形體的組合,完成角落生物的設計,並以此平面設計圖為草圖。

  • 05
    尋找環境色/校園生物製造所-色彩設定

    以10分鐘為限、讓學生分組帶著色票去尋找他們設計圖上的校園角落環境色,回到教室後以平面設計圖為草圖,運用實際立體材料及輕黏土,配合找出的環境色以及環境質感,完成適合的顏色,逐步完成專屬的立體版角落生物

  • 06
    校園生物製造所-製作、設定

    以平面設計圖為草圖,運用實際立體材料及輕黏土,配合前面課堂所找出的環境色以及環境質感,完成適合的顏色與質感配置,逐步完成專屬的立體版角落生物

  • 07
    校園生物製造所-質感設定

    以平面設計圖為草圖,運用實際立體材料及輕黏土,配合前面課堂所找出的環境色以及環境質感,完成適合的顏色與質感配置,逐步完成專屬的立體版角落生物。

  • 08
    校園生物製造所-製作、質感設定

    整整體細節,塑造立體版角落生物的個人風格,完成後帶領學生回到原本設計的校園場景拍照上傳。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