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1、考慮到原課程內容的困難度,加上原課程的授課對象為明星高中之學生。本次授課對象為鄉下地方的國中生,因此會將部分內容分拆兩節,透過更充足的時間,以及更加具體的例子,來引領本校學生一起學習「食物與食器的配置」(質感/構成)的搭配。
2、適時融入教育部的重大議題,包含:國際教育、環境教育等於本次課程中。
3、原課程已盡善盡美,是否能夠將高中課程在國中端偏鄉學校執行順利,有待實證。
4、透過單元實施的過程觀察,以及最後一堂課進行發表,來評估學習成效。
美感預期成果
藉由本次單元的經驗,能夠讓學生與日常生活做連結,在未來不論是身處於何處用餐,皆能夠去注意到食物、餐具擺盤以及桌面的構成關係。
教師課後省思
授課教師須精熟課程內容,因國中階段的學生相當仰賴老師的引導與提示。本次食物的構成單元,在教師未提示之下,請學生攜帶食物時,學生很直覺性的攜帶餅乾、泡麵、飲料,導致擺盤的過程限制較多,能運用的物件,形狀單一、種類少樣、顏色呆板、質感低落等,難以發揮。
但經過教師的提示之後,學生不但發現社群軟體上的美食文章是如何搭配跟進行拍照,也會思考應如何準備的食材或是道具,要有哪些顏色?形狀?質感?如何經營構圖?擺盤等。學生在第二次擺盤前,會精心分配組員們需要攜帶哪些物品。
本單元以前後測的方式進行課程,讓學生進行比較,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擺盤與構成之間的關係;更感受到美與生活之間的關係。
-
01質感構面的認識
1、生活案例:食器恐怖箱的分組觸覺體驗與描述。 2、抽象思維:質感的觸覺、視覺感受。 3、生活運用:食器與食物和諧搭配的任務比賽。
-
02構成構面的認識
1、生活案例:PTT 版上學校團膳擺盤事件的照片觀察與比較。 2、抽象思維:構成的概念。 3、生活運用:觀察比較世界各國學生的團膳的內容配置與差異。
-
03構成的觀察與試驗
1、生活案例:家中、店家等用餐環境的觀察。 2、抽象思維:成套的搭配概念。 3、生活運用:餐巾、食器與食物的搭配練習。
-
04構成與質感的整合練習
1、生活案例:風靡全球野餐的野餐日籍、臺灣美感元素討論。 2、抽象思維:構成、質感與綜整其他四構面的概念運用。 3、生活運用:野餐的整體氛圍設定、裝盛食物容器的選擇、食物的擺置方式,結合餐椅與服裝搭配,進行野餐活動構思。
-
05校園野餐趣
1、生活案例:校園野餐活動。 2、抽象思維:器物的選擇、食物的擺置與整體氛圍設計的說明。 3、生活運用:野餐活動中構成、質感構面的思考,與綜整六大構面延伸於生活運用範疇的討論。
-
06省思與回顧
將各組的照片製成 PPT 呈現,讓各組輪流上台發表並全班討論之,以發表的方式來進行學生的學習成效評估,並於課程的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