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為跨班選修兩節連排的加深加廣課程,著重設計思考流程的實作,透過看、想、做的過程,將所觀察到的問題深入解析,並想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擇一施行。改變以往美術課作品多只有強調作品美感的呈現,此課程更著重學習歷程的摸索過程,且在完成時呈現出兼具美感的作品、攝影照片、圖文編輯等。課堂內準備有許多生動的影音資源來讓同學欣賞優質設計的範例,讓初次接觸設計思考來創作的同學,可以開闊視野的同時也了解設計範疇的多元與好的設計的要件,培養同學對於生活中任何設計物件的敏銳度,讓設計所學可以提升各方面生活的品質,而不只是少數人可以享用的奢侈品。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欣賞設計師史塔克、Joseph Joseph 兄弟的作品,了解設計的意涵與多樣性的內容,並拆解好的設計有哪些要素。
- 欣賞台北設計之都與 W 飯店相關的「食物設計」活動發表,激發學生的創意。
- 觀察欣賞星巴克、麥當勞等商家的主視覺發表,了解主視覺與商標設計的要件。
- 美感技術
- 將「設計思考流程」實際應用於食物設計的單元。
- 指定學生自己開一間店並設計LOGO 店章,應用手刻印章的技巧,將自己設計的 LOGO 刻成印章,延伸應用該 LOGO 於周邊商品的設計。
- 指導學生自製小型攝影棚,將自己設計好的商店週邊應用產品拍攝成該店形象照,同時學會商業攝影,並初步了解行銷與包裝。
- 美感概念
- 了解成功品牌主視覺的要件與演進趨勢。
- 了解「設計」與「美術」的差別,並熟悉「設計思考流程」的運用。
- 產品本身的理念引導主視覺的風格設計,透過 LOGO、標準色、字型、攝影等傳達,發想的開端要有十足的市場分析與品牌定位規劃。
教師課後省思
基本設計課程實行了一個學期之後,發現「設計思考」本身需要課堂的時間滿多的,想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充分討論,教師也要在各組間穿梭提醒與鼓勵或幫忙,最後小組發表傳達各自的創意與彼此回饋等,這過程遠比原本預設規劃的時間更長。但過程中學生踏實地走過一回設計思考流程練習,的確是本課程很重要的一環,回饋統計裡也發現學生對於設計思考過程印象深刻。於是,在下學期的課程裡改變了發表的呈現方式,由原本的海報繪製換成 4K 白板的繪製。白板在修改或呈現都更容易,沒有紙本不易塗改的壓力,發現小組設計思考單元的時間掌控因此而改善不少。
根據期末課堂問卷的回饋,發現同學對於店章 LOGO 的設計普遍覺得很有成就感,因為假想開一間店的過程與實作刻印 LOGO 到周邊產品的設計,加上最後的擺拍並發表,是一個約略完整的行銷過程。擺拍的部分出乎意料的,不少學生很樂在其中,他們對於美術教室裡有很多網美擺拍道具如攝影棚與環形燈等器材感到新鮮有趣。道具如乾燥花、真假植物葉片、種子、小擺飾的各式的排列重組等,就可以玩出很多不同視角與構圖的網美商品攝影作品。課堂事後的回饋問卷,發現他們有興趣是因為這一部分是他們每天在 IG 日常或網拍所見的圖片,與生活的連結感讓他們認為所學的東西是可以實際應用於日常生活的。有感於此,也提醒了我日後設計的教案能更留意有否貼近學生的生活日常。
設計其實無所不在,範圍與種類更是非常的多,基本設計這堂課打破學生對於設計是少數人需要或是昂貴的消費的錯誤觀念。設計者要考量的包含務實的功能、使用者的需求、美感的追求等,往往其中的過程理性且目標明確。這堂課因為時間有限,執行一學年下來,我自己期許至少能引導學生養成發現日常、觀察日常的習慣,思維的方式能不被舊有的僵化形式框架住。如果學生能擁有靈活的設計思考思維,讓學生日後在任何領域都能應用設計思考能力去應對所有的問題並解決之,且在實用功能、使用者感受與美感間達到一個平衡,想必是可以實際提升個人或他人甚至是全體的生活品質,這堂課的存在價值不言而喻,這也是我為來再開相關課程的動力。
課程實行的過程感受到有充足的經費與設備支援,對於前線的教師真的差別很大,讓老師可以大膽的把課程效果大大的提升,跳脫原有課程去嘗試新的可能。能完成這個計畫充滿了感恩,期望美感教育的計劃能不斷地持續下去,讓有熱誠的老師得到支持而精進,受惠更多的學生。
-
01了解「設計是什麼?」
介紹飛利浦史塔克設計師,透過設計師的自述影片與作品,了解設計師的思維與設計的定義。
-
02設計思考實戰(一)
1.教師介紹設計思考的步驟。 2.以校園裡的「聯絡」為主題,請同學透過小組合作討論發現問題,聚焦於同一個問題後,觀察問題現況,進而討論設計解決問題的發明。
-
03設計思考實戰(二)
1.小組討論出發明的物件後,在細部結構、應用質材、配色與造型、使用方式等繼續討論與確認。 2.小組再次確認的物件有否解決原始發現的問題,有必要時再修正。 3.小組整理該設計的幾個特點,應用有限的時間分工製作清晰簡要的設計說明圖。
-
04設計思考實戰(三)
1.小組透過簡單的說明圖,搭配上台報告分享小組設計成果。 2.小組以集資的方式互評,選出公認最為有創意且兼具實用與可行性的設計。
-
05食物設計(一)
1.以台北設計之都食物再造、W 飯店食物設計、都市酵母的食物設計活動引導學生由多方觀點觀察食物,讓吃不只是吃,而是一場視覺、聽覺、味覺的饗宴。 2.打卡美食的亮點創意在哪兒?經由觀察人氣美食分析為大眾買單的網美食物。 3.容器、擺盤、食材融合、食效、情感、養 身、文化等都是可以發現問題的開端。
-
06食物設計(二)
1.以功能卡牌遊戲,透過不同的卡牌功能隨機組合,激發同學的創意。 2.提供 ipad 讓同學上網尋找靈感與相關資料,同學各自發想自己的設計,並完成食物設計思考的流程作業單。 3.開始鉛筆草圖的繪製。
-
07食物設計(三)
1.教師簡要說明完稿技法,包含立體感、陰影、色彩筆觸、勾線輕重等。 2.教師簡要說明作品畫面排版需求,包含主題名稱、食物設計圖示、簡要文字說明等。 3.同學開始將自己的設計在素描紙上完稿。
-
08食物設計(四)
1.教師提示完稿步驟:鉛筆稿 > 上色 >加強立體感、陰影 > 勾邊 > 加上主題文字、說明文字。 2. 學生專心於食物設計完稿。
-
09食物設計(五)
教師給予創作過程技巧上的指導。
-
10食物設計(六)
1.教師說明 Canva 的操作使用方式。 2.教師說明學習歷程檔案製作的要件與幾種不同編輯的方式。 3.同學們應用 Canva 內建的版型,以文件、 海報、簡報等方式將食物設計的作業以學習歷程檔案的方式呈現,並上傳 Google Classroom。
-
11店章 LOGO 設計(一)
1.欣賞麥當勞、星巴克近年的主視覺發表案例,讓學生拆解商品主視覺包含的原素有哪些,並比較前後期風格的差異。 2.欣賞星巴克 LOGO 的演進,同學生分析近年 LOGO 進化的趨勢。 3.透過經典 LOGO 分析,明白好的 LOGO 設計要件。
-
12店章 LOGO 設計(二)
1.請學生至少 100 個字分析整間店的風格背景,並為店舖設計 1 個店章 LOGO。 2.請學生將自己設計 LOGO 與相關圖案,強化清晰線條為刻印章用的草圖。
-
13店章 LOGO 設計(三)
1.教師示範刻印章的刀法。 2.學生刻印實作,教師從旁協助。
-
14店章 LOGO 設計(四)
1.教師提示筆刀、各式雕刻刀不同的用法。 2.學生刻印實作,教師從旁協助。
-
15店章 LOGO 設計(五)
1.欣賞店家應用 LOGO 衍伸出店家風格的周邊應用商品設計實例,包含名片、包裝紙、標籤、菜單等。 2.學生應用不同色彩的印泥與各式手繪、剪貼等技巧,完成周邊商品的應用作品。
-
16店章 LOGO 設計(六)
1.教師講解商業攝影基本的知識。 2.教師與學生準備各式拍照佈景與氣氛呈現的道具,並擺放出具有氛圍的畫面構圖。 3.學生應用相機、腳架、環形燈拍攝商家產品形象照。 4.學生將拍攝作品上傳 Google Classroom。
-
17發表會 / 食物設計單元
1.同學輪序上台發表作品,台下同學可以發問與回饋。 2.最後同學透過類似集資的方式互相給評出認為最有創意的食物設計。
-
18發表會 / 店家 LOGO 設計
1.同學輪序上台發表作品,台下同學可以發問與回饋。 2.最後同學透過類似集資的方式互相給評出兼具視覺美感與創意的商家視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