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1. 校園外變遷急劇的空間「大南港」。臺北市南港區從過去的工業區,舊型步登公寓林立的社區景觀,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大型摩天大樓型社會住宅、與大型百貨展示空間進駐,城市地景變得非常不同。
2. 本課程期待帶著學生觀察、踏查南港區的風景,以博物館學的角度,對南港區特定景觀做紀錄、與特徵的分類和標記,理解大南港地區城市風景的功能和細節,以轉化圖像的方式,以絹印帆布包,呼應南港的草地音樂節。以老舊課桌椅翻新雷射切割的方法,呼應新舊雜陳的南港地景。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以自己的興趣為出發,鎖定觀察校園周邊社區的物件。
- 如建築、廣告招牌、飲料店種類等。
- 美感技術
- 能使用手繪能力搭配攝影技巧,做觀察後的描繪紀錄。
- 能發掘出被觀察者的特點,抉擇作細部的描繪或是特寫。
- 美感概念
博物館學的紀錄、分類與觀察方法
教師課後省思
- 學⽣對於觀察紀錄都很有興趣,特別是可以離開校園,都感到特別興奮。我認為可以讓學⽣從每⽇⽇常的規律,從家裡通勤到學校、再從學校到補習班的單調旅程中,對於環境有新的發現。
- 我認為媒材的轉換是設計或是藝術創作中常⾒的命題,這⼀次的設計過程,⾝為課程教師,也和學⽣⼀起操作的過程中學習。學⽣對於媒材的轉換有時會失去耐⼼,下⼀次再操作時,教師要再熟悉軟體,也要思考任務分組或是簡化。
課程規劃
-
01基礎設計與博物館學的關係
1.說明基礎設計與博物館學的關係 2.博物館學範例與技巧
-
02「大南港」路上觀察學 1
⾛出校園、使⽤⼿機採集圖像
-
03「大南港」校園路上觀察 1
1.使用手機、手繪採集圖像 2.使用手繪進行樣本解剖
-
04「大南港」校園路上觀察 2
1.使用手幾、手繪採集圖像 2.使用手繪進行樣本解剖
-
05「小南港」校園路上觀察 3
1.使用手機採集圖像 2.使用手繪進行樣本解剖
-
06「大南港」路上觀察 4
1.使用手機採集圖像 2.使用照片進行分析
-
07「大南港」路上觀察 5
1.將採集到的圖像分類,進行理解 2.「大南港」標本文字敘寫與說明
-
08「大南港」物件分類與創意發想
使用九宮格螺旋作為創意發想的工具
-
09輸出前述作業
使用 ipad 與 Vectornator 製作向量稿
-
10輸出絹印教學與操作
絹印教學與操作
-
11收拾整理學校舊桌桌⾯ 打磨成型
借用木工教室,學生打磨廢棄桌面桌板
-
12檔案輸出前置作業
1.老師講述輸出前置作業 2.使⽤ Inscape 將圖案外框化,以利雷射切割輸出。
-
13雷射切割輸出
使用 RD Work 確認雷射相關參數,進行切割。
-
14雷射切割輸出、整理與回顧整理與回顧
1.生活經驗的發現 2. 整理、分享的個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