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美感」課程即是讓學生能完成「對美的欣賞力」、「對美的感受力」,然後自己產生「對美的創造力」。因此本課程將涵蓋教育部訂單元及生活中一切涉及美感欣賞、研究、製作的活動。
自畫像是每位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課程之一,但要如何準確地畫出自己的膚色是歷屆學生的挑戰,本課程 pixel art 自畫像透過傳統電腦遊戲超級瑪莉為靈感出發,在美感課程開始前,結合新媒體探索課程,介紹像素藝術的歷史,並以歐洲、美洲、亞洲當代像素藝術創作左品為例實施 pixel art 課程,並在課堂上讓學生了解「解析度」的計算方法。
進而連結至第五週的美感設計課,設計出獨創的像素自畫像課程,藉由單格單格執行色彩計畫,同時讓學生了解混色法則,尤其是膚色,該如何調出屬於自己的膚色色彩也是本計畫課程的重點,畫出準確的膚色,並以理性客觀的方式直接面對自我形象,按照色彩比例調配出自己的膚色及髮色色彩,並同時拓展感性知覺的範疇,揭露自我故事練習表達自我,進而能在其開闊的心胸中,心靈整體得到無限的滿足,由此而可在審美品味上提昇。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透過收集圖片資料過程感知色彩,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單一個體的特色,了解自己後能建立自信心。
- 學生能透過生活色彩的採集,能了解色彩豐富的多樣性。
- 學生能從生活經驗覺知「色彩」的概念與美感的關係。
- 學生能從體驗理性繪畫,豐富學生的美感經驗,生活中就有美,讓美感俯拾皆是。
- 探索生活中的色彩關係,尋找合宜適宜的色彩搭配。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剛好搭上百年校慶的列車,於校慶期間作品得以展出於校園圖書館展覽室,對於同學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曝光機會。
-
01感知美感收集美感
生活中人物圖片搜集(拍攝、收集 DM 或上網找都可以),帶領學生分析自己所戴的圖片中人物膚色及髮色的些微差異,並與組員討論,其中的色彩是偏紅、偏黃、偏白、偏綠、偏藍?
-
02思考人權議題感受意象
將上課觀察到的膚色及髮色美感資料轉化為色票,運用色鉛筆調和出各種不同選擇的色彩,並將全班色票集中並討論,色彩的共通點及差異點,使用適當的形容詞及想像力說出對於色彩的感覺與聯想。課程帶入人權議題,種族歧視問題存在於全世界,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多元尊重的審美價值。
-
03色彩思考與搭配
課前作業:請家人協助拍攝一張具有個人故事及魅力半身的肖像並以彩色 A4 輸出帶到課堂上,將所拍攝的照片以一公分為單位打出方格子,並分析畫面主要色彩五個(兩種膚色、兩種髮色及衣著主要色彩)後,利用上週課堂介紹的調色法則,使用色鉛筆調出相符的色彩。
-
04合宜運用於像素自畫像1
依序將格子填滿相對應的色彩,這部分須考驗學生的觀察力及耐心,過程中教師示範膚色調色技巧,使色彩更接近真實。
-
05合宜運用於像素自畫像2
依序將格子填滿相對應的色彩,這部分須考驗學生的觀察力及耐心,過程中教師示範特別色調色技巧,使色彩更接近真實。
-
06成果分享
透過成果分享學會反思人權教育與多元文化價值,進而尊重多元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