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招健康-招牌與生活美感的實驗

核心概念
  • 藉由調整生活中視覺元素比例,能營造和諧的美感。
  • 和諧的色彩搭配需考慮整體的搭配。
  • 可透過案例比較與同儕討論獲得多種營造美感的技巧。
美感知能
  • 使用輔助工具,測量建築立面組成元素的比例關係。
  • 以和諧的美感搭配視覺元素的色彩、構成和比例。
  • 運用電腦繪圖軟體模擬改造生活中的視覺景象。

課程概說

基本設計乃教導學生以設計原理與思考技巧,將腦中想法轉為具體作品。基本設計與美感課程結合,讓學生從「以設計解決問題」提升為「以美的設計解決問題」。本課程以校園合作社招牌看板為案例,透過設計思考與實作體驗探討提升整體環境和諧的美感。首先規劃招牌範圍內部的視覺元素構成與色彩,創造和諧的版面視覺,將作品成果與實際環境照片合成後,再重新檢視整體與細節搭配美感,依據整體環境規劃招牌的比例關係,並透過討論後修正構成、色彩、比例等構面。最後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於日常生活環境中。 經由本課程,學生將學習三種美感構面內涵,理解如何創造生活美感的方法,並落實於生活和未來生涯的美感涵養,進而提升整體社會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觀察生活中的建築立面組成元素。
  2. 觀察招牌版面中視覺元素的構成。
  3. 觀察建築與招牌所使用的色彩搭配。
  • 美感技術
  1. 使用輔助工具,測量建築立面組成元素的比例關係。
  2. 以和諧的美感搭配視覺元素的色彩、構成和比例。
  3. 運用電腦繪圖軟體模擬改造生活中的視覺景象。
  • 美感概念
  1. 藉由調整生活中視覺元素比例,能營造和諧的美感。
  2. 和諧的色彩搭配需考慮整體的搭配。
  3. 可透過案例比較與同儕討論獲得多種營造美感的技巧。
  • 其他美感目標
  1. 認識湳仔校園環境並以五感記錄校園。

教師課後省思

本教案藉由動手修改招牌,模擬一個更好的環境美感,同時也讓學生接觸電腦繪圖技巧,可說是一舉多得。然而本教案受限於數位媒材的使用,有些資訊能力較差的學生,需花費更多時間熟悉操作技巧,建議教師保留更多時間彈性。

課程規劃
  • 01
    美感的基本概念

    1.教師介紹美感的構面與良好案例,幫助學生建立美感典範。 2.教師解釋課程將會用到的美感相關詞彙,例如和諧、版面等。

  • 02
    鑑賞-認識和諧的構成美感

    1.教師介紹具有和諧美感的中文排版海報與書籍,讓學生理解版面文字尺寸會影響美感,透過構成技巧便能呈現和諧美感。 2.學生依照教師提供的文案,依據內文性質分為主標題、副標、內文等三種不同的文字尺寸,作為下一個步驟的材料。

  • 03
    鑑賞-認識和諧的色彩美感

    1.運用範例圖片說明和諧的配色效果,並介紹藉由調整比例,能使用近似色與對比色製造調和的色彩搭配。 2.學生抽10張色卡,寫下個人對10種色彩個別的感受與觀察。

  • 04
    鑑賞-認識和諧的色彩搭配

    1.學生將前一堂課所繪製的20張色卡分為5組,讓色彩搭配的元素變更多,每組各含4種色彩搭配,產生不和諧的視覺感受。 2.剪裁每組的色卡,藉由改變個別色卡尺寸,調整每組色彩搭配的色卡面積,以調整為更加和諧的配色效果。 3.小組發表個人的色彩搭配,討論哪些卡組確實有達到美感的效果,最後寫下美感的發現。

  • 05
    表現-招牌構成與色彩搭配

    1.學生觀察並討論合作社招牌的美感能如何提升,請學生具體說出可調整的美感構面,透過討論與分享交流意見,並以版面文字和色彩搭配進行美感調整實驗,不可使用文字以外的圖形。 2.學生使用Inkscape電腦繪圖軟體,依據教師提供的文案內容, 以色彩和構成技巧設計2種具和諧美感的合作社招牌提案。

  • 06
    鑑賞-認識和諧的比例美感

    1.教師介紹比例的觀念,解釋藉由分割整體,可以獲得各種不同的部位,進而比較不同部位的比例關係。 2.學生使用網格透明片,分析合作社招牌立面各種元素的比例關係,包含招牌本身、窗戶門扇與樑柱等視覺元素,並記錄下比例數據。

  • 07
    表現-問題討論、建議修正

    1.學生發表個人的作品成果。 2.觀察作品中招牌與環境的整體美感並進行討論,與原始狀態比較,是否確實變美觀? 3.可以進行哪些調整提升和諧的美感? 4.學生依據討論結果回頭修正作品色彩、構成和比例,以製造和諧的美感,並和修正前做對照,檢視成果。

  • 08
    實踐-生活中的招牌

    1.教師介紹良好的建築立面與招牌的和諧構成案例。 2.學生實地走訪校園周遭,以手機拍照記錄1個有待提升美感的招牌與建築立面,作為下一堂課的素材。

  • 09
    實踐-成果交流與問題討論:

    1.學生展示作品成果,分組深入討論美感改善成果。 2.交流各種提升美感的調整比例方法,且將討論成果與美感心得記錄下來。 3.學生依據作品成果修正自己的作品。

  • 10
    最終檢討與心得回饋

    1.學生發表個人的作品成果,比較作品成果與原始狀態比較,做了哪些調整以達到和諧美感? 2.同儕回饋,提供其他的調整建議,用更多方法達到和諧美感。 3.學生寫下個人全學期美感心得,含課程回饋與個人學習檢討,檢視個人對美的學習程度,以及未來實踐於生活的素養。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