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皂化弄色

核心概念
  • 色彩的認識。
  • 生活中的色彩美學。
美感知能
  • 從自己居住的社區中了解色彩的意義。
  • 藉由社區照片的拍攝與分析,歸納出屬於社區的顏色。

課程概說

本校學區涵蓋澎湖縣馬公市的山水、嵵裡、風櫃、井垵、鎖港、五德、鐵線等七個社區,社區經濟大部分藉由傳統漁業及觀光業支撐。期待藉由課程之執行,讓學生更深入認識了解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所生長的環境,進而將鄉土、藝術與環境教育融入於生活中,豐富自己的人生旅程。

此次色彩與文化的採集,協助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學生,透過文字、符號、構圖、色彩及媒材,來記錄屬於自己故鄉的縮影。以自己的生命地圖為經、生活經驗為緯,透過引導去回溯、紀錄、整理個人的在地生活與文化,透過在地人文景觀的分享,集合共同記憶與智慧,轉化成為社會最珍貴的文化資源。藉由在地的人事物這座橋,將在地文化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緊緊地相繫著。旨在提升學生對社區的觀察能力、人文素養以及生活品質優質化。

陽光、沙灘、海洋就是夏天的代名詞,藍天碧海、潔淨沙灘就是澎湖最美麗的海灣,澎湖的景觀也是備受矚目,以此為課程核心,引導學生在課程中,尋找出各社區的專屬色彩,希望藉此內化學生心中的美感與家鄉情懷。課程後段,藉由自然課皂化反應的實驗課程,讓學生將社區色彩與皂化反應結合,製作出屬於社區色彩意象的水磨石手工皂。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能藉由課程中的學習,主動發覺生活中的美感事物、對自己對他人進而對他人發掘更多美好的事物,不斷的練習發現,提升自己的美感素養,改善社會從自己出發。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在界定社區色彩時較沒有重心及想法,需要多方引導。
  2. 利用調色原理調出各社區的代表色,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較不足,很容易調色失敗。
課程規劃
  • 01
    故鄉的色彩

    觀察學生記憶中對於家鄉色彩意象的敏銳度。

  • 02
    各社區代表色

    請學生選定各社區景點作為自己的社區主題,進行色彩定義與討論。

  • 03
    我的社區色

    1. 利用課餘時間拍出社區的照片。
    2. 利用xuexue軟體進行各社區色彩分析。
    定義社區色彩的文化層面意義。

  • 04
    皂化反應

    複習與了解皂化反應的過程。

  • 05
    社區皂製作

    主社區為大色塊,副社區為水磨石部分,利用調色原理調出各社區的代表色,製作出獨特的水磨石手工皂。

  • 06
    分享與交流

    互相分享完成的成品,討論及觀察社區色皂,了解各社區之間的差異。

王姿翔
澎湖縣立澎南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澎湖縣立澎南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