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台灣周遭的牆面塗鴉藝術作與生活上的連結,讓學生對於普普藝術有切入點,進而瞭解緣由,並帶入普普藝術家、塗鴉藝術家,以及塗鴉藝術商品的介紹,使其理解大眾流行與藝術產物的功能與價值。
瞭解塗鴉藝術後,第一個學習點是讓學生描繪塗鴉藝術中最經典的泡泡字體,並試著用麥克筆繪製出自己的名字,和作色彩搭配;第二個學習點是讓學生體會諸多種塗鴉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每個作品後面的社會文化意涵,進而反思現今社會議題,並效仿班克西的創作模式,為社會上的不公義發聲。
美感預期成果
- 觀察塗鴉藝術在生活周遭的體現,進而聯想環境美化。
- 學習新的文字造型設計:塗鴉藝術的經典泡泡字體。
- 創作出以社會議題為主的模板塗鴉,從中反思社會議題,並思考如何用藝術發聲。
教師課後省思
- 比預估的課程時間多出幾堂課,例如普普藝術認知層面的基礎若要厚實,教學進度便要放慢,並且使用多模態方式(圖片、影片)增強學生記憶與理解;以及後續切割模板的時間也被拉長,大多數學生重質不重量,幾乎都想呈現出最完美的作品。
- 運用AR虛擬塗鴉與本校環境作結合的操作過程中,軟體對周遭空間距離的偵測有一定落差,所以噴漆成果些許不如學生所預期,僅能作體驗,無法為一個完整的作品呈現。
課程規劃
-
01普普藝術
1. 觀察巷弄街道牆面的塗鴉藝術,與生活作連結。
2. 以小組模式觀察與討論安迪沃荷畫作的特色,並請學生寫出與台灣美術史異同之特色(扣合上學期的學習經驗)。
3. 總結普普藝術特色表現 -
02普普藝術、塗鴉藝術
1. 播放安迪沃荷的影片介紹。
2. 介紹其他兩位普普藝術家:李奇登斯坦、村上隆,及其作品。
3. 帶入對於聯名商品的價值觀判斷。
4. 介紹普普藝術裡的塗鴉藝術家:凱斯哈琳。 -
03塗鴉藝術
1. 播放凱斯哈琳的影片介紹。
2. 以小組模式觀察與討論凱斯哈琳畫作的傳達理念,並請學生寫出。 -
04藝術家班克西、塗鴉藝術字體
1. 播放班克西的影片介紹。
2. 介紹塗鴉藝術字體五重點,並配合學習單作練習。 -
05塗鴉藝術—字體創作
1. 利用學習單作塗鴉藝術字體創作。
2. 模仿塗鴉藝術泡泡字體,嘗試繪製自己的名字。 -
06塗鴉藝術—虛擬噴漆
結合新媒體形式創作,運用AR軟體(AR Graffiti Artist)虛擬塗鴉。
-
07塗鴉藝術—模板塗鴉(社會議題圖像化)
透過小組討論決定感興趣的社會議題,請學生蒐集相關書籍以佐證創作理念,並開始進行圖像化發想。
-
08塗鴉藝術—模板切割製作
1. 各小組把決定好的社會議題圖像進行模板製作。
2. 開始使用美工刀,教師須時刻在旁輔助、提醒,避免發生危險。 -
09模板塗鴉收尾工作
1. 各小組繪製作品卡(理念說明)。
2. 作品畫面整理及裝框。 -
10分享模板塗鴉創作
1. 由各組上台分享對於討論過後選定的議題創作,以及圖像抉擇的歷程、遇到的困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