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黑色與光線

核新概念
  • 黑中黑-從不同墨色的變化感受畫面的意境
  • 無彩色漸層的美感體驗
美感知能
  • 校園自然生態的探訪,感受不同質感和設計的獨特性
  • 從生活中能發現具有東方美感的作品
  • 欣賞這些設計在生活中帶給人的美感體驗

課程概說

黑色與光線的創作是想延續個人教學歷程【光影藝術】的課程。
水墨在中國是文脈,在西方是媒介,本課程以質感為課程探索構面,第一部份於利用墨與自然素材,運用自製的工具及物料,進行點線面九宮格質感體驗,第二部份則是表現黑色在不同的光線底下可呈現的各種形貌及紋理。
塔西主義Pierre Soulages曾說:「我的作品不是黑,而是光線從黑色反射的效果」,他利用交錯的黑色線條畫出中層架構,然後透過刮刀從水平或斜線的方式刷出多層次黑色的上層結構。深色粗黑線條之間透出光線感,形成一種充滿力度的結構,衍生出空間的律動感。
質感的產生是利用中國古老以膠繪彩的傳統,使用膠調融粉狀的天然質顏料、化合物顏料、人造礦物質顏料,彩繪放紙質、布質、或木質上,藉著彼此的交錯、重疊,形成棋盤式結構設計,產生的各種紋理,再藉由光影與攝影手法記錄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讓學生能體驗不同工具及質感肌理的操作技巧,學生可以在校園中採集各種物件進行工具制作,再藉由自制道具進行圖象表現,以膠彩岩繪具的顆粒特性,層次肌里的堆疊呈現效果,滾動的交錯線條,線條疊加線條….. 等,完成一件黑中黑的作品,最後讓學生藉由光影角度進行攝影,這個單元可以讓學生發展出許多充滿趣味及意境的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1. 本課程有許多意料之外的驚喜,學生嘗試自製手工筆時,在校園內尋獲到許多素材,許多巧思及創意設計因應而起,讓學生有更多實驗性可以動動腦思考完成。
  2. 利用不同質感所產生出的線條,十分耐人尋味,導入水墨創作的歷程,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3. 學生於校園內採集不同質感造型拓印,引導並鼓勵學生用不同視角看待萬物形態。
  4. 學習理解質感與構成的美感構面,同學進行實作討論與設計。
  5. 分享作品讓學生理解創作理念及觀察力與表達力的訓練與發表。
課程規劃
  • 01
    原始藝術與質感介紹

    1.洞窟及壁畫作品賞析
    2.美感構面的質感介紹

  • 02
    自然素材探索與制作

    1.自然素材探索與制作,同學進行植物採集,討論蒐集的樹葉、花卉種類,形狀特徵。
    2.利用自然素材DIY手工自製筆,結合水墨媒材,學生可體驗因材質吸水性不同,可產生各種點線面的質感變化

  • 03
    黑色的點線面

    1.墨與自然素材的運用
    2.自製工具及物料
    3.進行點線面九宮格質感體驗
    4.視覺感知變化-以自動性技法,產生墨色層次上的2D質感作品(計白當黑-虛實的呈現)

  • 04
    以膠融畫

    1.利用膠彩畫技巧讓學生認識媒材特色與體驗
    2.視覺感知變化-以岩繪具材料技法,產生的2.5D質感效果(計白當黑-實的呈現)

  • 05
    結構設計

    1.利用膠彩畫技巧讓學生質感練習
    2.肌里質感的創作
    3.黑中黑的美學品味
    4.平面與立體間的質感對話

  • 06
    黑色與光線的創作

    1.質感作品創作與呈現
    2.利用攝影鏡頭補捉層次變化的美感
    3.光影的應用構成
    4.學生分享體驗心得

顏惠菁
臺中市立大甲國民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