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流動的類宇宙

核心概念
  • 生活質感的多變性
  • 形式風格的創新與討論
美感知能
  • 能發表自己對於色彩直觀分析
  • 能覺察生活中美的質感
  • 能對質感與構成產生實驗性的美感應用

課程概說

蔡國強:「童年的夢想,是對於宇宙星空的好奇,對於看不見的世界的好奇」。他以東方哲學的根基,跳出東西方二元論,作品使用不同的元素從宇宙視角關照人類文明,蘑菇雲創作出一種動態藝術。
Janet Sobel的自動化技術(automatic technique)所發展出來的抽象創造力及自我意識的表現手法,使用音樂與色料重新組織成顏色和形式質感創作,是本次課程流動性的動態實作參考。本課程將分成三個單元,輔以高速攝影及微距攝影記錄課程目標【類宇宙】之美感影象。
一、墨於紙上成畫,也可水中唯美依舊-利用墨與水進行水中創作,創作出水中動態的造型,
二、利用的多元實驗技法,以破墨形式制作流動質感衝狀造型
三、Suminagashi (墨流し絵)是日本福井縣指定的無形文化財產,是一種擁有1000年以上歷史的傳統染色技法。 墨流し絵於水中作畫,並以筆尖劃過一滴一滴飄浮於水面的色圈,形成千變萬化又細膩的波浪紋理,這是一種通過呼吸和周圍的風微妙地改變形狀的技術,運用墨水、油、酒精、肥皂、粉,並藉由碰撞推壓及吹推技巧,創作出姿態萬千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本單元以多元操作方式,讓學生從觀察中去思考色彩與質感間的關連性,利用不同構件結合的變化性與可能性,學生可以對素材有基礎的認識,也能夠運用不同的材質進行創作,學生利用攝影鏡頭補捉到瞬息間的變化,推展出更多美感向度。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從觀察中去思考流動性色彩與質感間的關連性。
  2. 對素材的認識及運用不同的材質進行創作,流動性創作是有許多的變化及不可預期
  3. 學生利用攝影鏡頭補捉到瞬息間的變化,過程中展現出高度專注力及實驗性,鍥而不捨的努力完成作品,都是值得肯定。
  4.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與學生共同學習,利用配色、比例及特殊技法的融合,讓每一幅都呈現出獨一無二的樣貌。
  5. 創作過程中,學生具備實驗精神嘗試新技法,發現美特質並分享。
  6. 為呈現某些特殊造型時,常需使用大量的水及顏料,是此課程較不夠環保的地方。
課程規劃
  • 01
    文化與藝術/美感色彩VS無彩色

    1.無形文化財簡介
    2.色彩造型的說明
    3.色彩與無彩色的練習
    4.層次變化的應用
    5.觀察天空雲的姿態
    6.分享生活中燃燒時產生煙霧氣體的流動性

  • 02
    墨與水(高速攝影)I

    1.高速攝影與微距攝影的技法
    2.利用墨與水進行水中創作
    3.水中動態的造型練習-純色
    4.觀察水流的滾動變化
    5.介紹液體的流動性

  • 03
    水中作畫

    1.利用墨與水進行水中創作
    2.創作出水中動態的造型-混色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天空、大海、森林、建築、植物、水果….)進行色彩計劃構圖
    4.體驗色彩的流動性

  • 04
    水與墨質性探索

    1.浮水畫的應用
    2.利用水墨破墨原理,以海鹽、鮮奶、肥皂進行創作
    3.水墨暈染拍攝
    4.介紹平面的流動性

  • 05
    墨流藝術

    1.越前和紙:福田忠雄 (福井県指定無形文化財)
    2.墨與水的碰撞與融合
    3.水拓技巧
    4.流動性的造型應用

  • 06
    酒精墨水畫

    酒精性油墨與稀釋液的應用
    1.利用鋁箔紙為基底
    2.色彩計劃,漸層的堆疊
    3.流淌的應用
    4.冷風槍吹整
    5.流動性的色彩應用

  • 07
    流體細胞畫

    1. 杯子倒扣、平倒效果
    2. 壓克力+流離媒介劑
    3. 硅油細胞畫
    4. 吹塵球吹整
    5. 輔助材料應用-毛線、刮刀
    6. 流動性的綜合應用

  • 08
    作品分享

    1.流動攝影作品印製成明信片或馬克杯設計
    2.成果展示
    3.分享創作歷程

顏惠菁
臺中市立大甲國民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