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 ➤以《安妮新聞》第10期〈再也不能增加的生物圖鑑——瀕危物種紅皮書〉作為媒介,透過閱讀的角度與故事的闡述,帶領學生們觀察這些瀕危物種在整個地球上的關係、所處的位置。
本工作書將從報紙參與教育和美感教育,以及報紙本身的內容設計等各層面詳細介紹《安妮新聞》與美感智能閱讀。
|專題文章|余旻諺|花蓮縣立忠孝國民小學學務主任,擔任花蓮縣藝術輔導團輔導員。
|專題文章|官意千|嘉義市立玉山國民中學,任教國文課、閱讀課,亦教語文資優班,榮獲教育部110年閱讀推手獎。
|專題文章|許涵宣|臺北市立天母國小美術老師,畢業於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舞台設計組。
|專題文章|蘇郁涵|現任新北市立石碇高級中學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簡鴻瑩|臺北市立石牌國中視覺藝術教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專長視覺藝術和商業設計。
2024/06/13 ➤來自新北市石碇高中、教授美術課程的蘇郁涵老師,與輔導老師、國文老師組成課程設計小組,透過議題式閱讀、情緒測量與藝術創作,在認識自己的情緒同時找到情緒的出口。
2024/06/13 ➤打破視覺先決的慣性感受方式,以「路上觀察學」角度,帶領學生們走訪高雄美術館,透過聽覺來感受環境、搜集環境音,最後透過寫詩創作方式,呈現自己內在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