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康立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
|專題文章|林伯賢|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專題文章|王俊傑|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
|專題文章|莊熙平|以建築專業為基礎跨界發展,近年熱心參與國內外高等教育及輔導創業,並協助經濟部、教育部等單位輔導青年創業團隊。
|專題文章|徐景亭|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
|專題文章|林靜娟|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協同主持人
| 專題文章 | 鈴野浩一|和夥伴禿真哉2004年成立 TORAFU ARCHITECTS 建築設計事務所。
|專題文章|佐藤卓|曾任NHK教育臺「日本語遊戲」企畫與藝術總監,並策畫各類藝術活動。
|專題文章|陳思玎|新竹市關埔國小校長。
|專題文章|手塚貴晴|現為手塚建築研究所負責人,同時也是東京都市大學的教授。
《你的城色》將熟悉的臺中城市經驗濃縮疊合進凸凸廳,以人身的尺度,漫遊在車行的大道影像上,探討人之於城市、環境、空間的信息接收與回應。
|專題文章|劉惠媛|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學科研究中心顧問、博物館學會理事、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主持人。
|國際論壇|Marcos Novak|目前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分校媒體藝術與科技計畫 tranLAB 的創始人。
|國際論壇|Nikolina Olsen-Rule|丹麥設計博物館公關與教育部門主任。
「 透過不同文化的交流與激盪,是讓孩子們看到世界有各種可能。」
課綱是一種活的文件,並不是一個靜態、固定的文件。它是動態,是不斷地調整、修正、更動的內容。所以它永遠沒有最後的定稿,或者最終版。
2019年4月19日至21日在北美館與忠泰講廳舉辦「 美感設計教育創新實驗國際論壇 」。
我認為生活中的所有領域都是可以經過設計的,因此我們設計師能做的事也是無限大的。
美感課程教育推廣計畫近期與水越設計合作,以「減法設計」為核心,讓學校的美能夠最舒適且具親和力的呈現在大家眼中。
家是旅行的錨點,在這裡出發,從旅途歸家,雖然是同一個地方, 卻在相同重複中產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