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苑裡位處於苗栗縣西南隅,南面有溪、東依火炎山,北鄰通霄鎮,西濱臺灣海峽,是苗栗縣開發最早的鄉鎮之一。也是縣內少數的擁有平原地形的行政區,因而適宜種植稻作,有「苗栗穀倉」的美譽,豐富的在地資源與文化特色(山水米、藺草、魚港、紅磚雕 )備受矚目。這次以此為課程核心,引導學生在課程中,調出苑裡在地景點與人文的專屬色票,希望藉此內化學生心中的美感與家鄉情懷。
課程首先將藉由美術課中的色彩單元,建立學生先備的色彩概念及色彩的心理感知。然後進入美感課程-色彩構面的探索, 例如: 透過苑裡地圖及影片觀賞,與學生討論出苑裡鎮內具代表性的景點,接著每位學生選定一個景點特色作為主題,並展開色彩意象的調色練習。在第一階段「美感的調色盤」,請學生從苑裡景點中找出五個記憶中的色彩,並簡單形容自己對於這些色彩的感覺;第二階段是「變奏的調色盤」階段,學生需在選定的主題中加入形容詞,以做為色調改變的方向。
課程後段,藉由學生相互分享作品的過程,讓學生猜想對方用色彩描述的景點為何,增強彼此心中的苑裡的色彩意象。此課程也將與校本在地課程結合,深入探索苑裡海港的色彩意象,建立學生對家鄉資源的珍惜,傳遞環境保護的概念。
後續下學期的延伸課程中,美術班同學將依據苑裡景點的色彩意象,分組繪製一系列畫作,畫作完成後將印製成苑裡景點的創意拼圖。
美感預期成果
- 藉由色彩的連結,認知色票作品傳達的意涵。
- 將記憶中的景點轉化為五個具備意義的色彩。
- 在色調的組合中,感知家鄉色彩的豐富變化。
教師課後省思
- 第一階段「美感的調色盤」課程 : 在學生分組踏查後的心得分享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術班有一組學生分享到他們對苑裡老街(天下路)的觀察,除了拍下老街的古樸磚瓦建築色彩外,但也提到了他們覺得不美的地方,例如:因老街的居民大都人口外移,有些磚瓦建築長久失修,窗戶破裂、牆面崩塌,角落也長了許多雜草,凌亂的街道,大小不一的招牌,外漏生鏽的冷氣機,加上居民的衛生習慣…都讓他們覺得老街的不足之處,及需要政府極力改善的地方。我想這就是教育的本質,也心慰學生能深入觀察到細微之處,對環境的美有感知。在探討環境色彩之餘,在課堂裡無形中也隱約看到一份改革的力量。
- 分組學習的收穫: 本課程實施的班級不只是美術班,也包括的普通班一年級的學生。在分組的課程實施過程裡,發現普通班的學生因為對色彩調色不是很熟練,所以在創作過程中,他們會彼此幫忙、討論、提醒,學習彼此的長處,甚至最後一起幫忙收拾用具。這種情景在美術班的課堂中較難看見的。在最後分組上台分享作品時,普通班同學也非常踴躍,個個大方表達創作過程中的感想,看到他們的表現,老師準備過程中的辛苦覺得很值得,也深覺得美術教育的可貴之處。
- 認識色彩是國中一年級藝術課的重要課程之一,雖然美感教育課程中色彩構面有其特色,但對調色概念還未充分熟悉的部分學生,顯得有些吃力。若是考慮得到課程更大的效益,會建議實施對象以國中二年級為主,並且連續兩堂上課,無論在材料的準備與收拾上,或是學生在調色實驗中有更充裕的時間,也讓課程進行得更順暢。
-
01學生決定主題階段
1.透過苑裡鎮地圖及網路景點影片介紹,引導學生對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特色有概略性的認識。
2.教師引導大家討論整理出苑裡鎮景點特色的清單,最後整理出四類主題方向(紅磚古厝建築老街、平原與稻米文化、藺草文化、海港與漁產)。
接著學生可依據自己對主題的喜好分成四組,並請各組討論。
3.請同學下載COLOR SNAPE、學學色彩APP,並利用假日收集該主題相關的照片及文字資料,並帶到下一堂課分享。 -
02苑裡色彩引導階段
1.請各組分享主題景點的特色,及自己曾去過那些地方的經驗與感覺。
2.教師舉例說明環境與色彩意象的關係。
3.請學生想一下自選主題景點中,令自己印象較深刻的五個色相,並且想一想這五個色相分別代表甚麼,及這些色彩帶給自己的感受。 -
03美感的調色盤階段
1.教師發下16開水彩紙、學習單、水彩相關用具(水容器、抹布自備)。
2.藉由色相環,事先建立同學色彩的基本概念,及平塗的實作技法,接著請同學練習上色,作為美感課程主題調色前的暖身。
3.請同學依照自己選定的主題,想像一下這些景點特色,再從色票本中選出五個代表景點特色的色彩,並將顏色代號註記在學習單中。
4.透過水彩顏料,在紙上試著調出剛剛選出的五種色彩,每一個色彩的色塊尺寸至少超過1.5*7公分。
5.將五種顏色色塊依序剪下後貼在學習單中(每個色塊1.5*7公分),並請學生在學習單色塊旁的空格中形容自己對這個色彩的感受。 -
04變奏的調色盤階段
1.教師發下新的水彩紙,請學生在選定的主題上加入一種變化,例如時間性的變化:清晨的、正午的、黃昏的、夜晚的,或是季節性的變化,再次運用水彩調色,完成不同調性的色票。
2.將五種顏色色塊,以尺寸1.5*7公分的大小,依序剪下後貼在學習單中,並請學生在學習單色塊旁的空格中寫下自己對這個色彩的感受。 -
05色票觀察交流與美感色票總結階段
1.學生分享完成的「美感的調色盤」成品,教師請其他學生觀察色票,試著猜想作者的主題為何?答對者需進一步解析從色票中看到什麼。
2.以「變奏的調色盤」成品延伸討論,請學生分享在加入形容詞的變化後,自己在色調上形成了怎麼樣的差異。
3.學生將完成的「美感的調色盤」、「變奏的調色盤」學習單貼到展示的黑板上所對應的區域,教師帶領學生討論這些獨一無二的色票 ,並總結六堂課的成果。
4.校內課程展覽結束後,學生的色票作品集結成冊。 -
06延伸課程階段
1.後續延伸課程中,各組同學將依據主題景點的代表色彩,繪製或拼貼成一幅小品畫作,完成後將印刷製作成景點創意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