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布手色計圖

核心概念
  • 色彩與個人的探索
  • 物件色彩的解析
  • 質感上之視覺與觸覺的體驗感受
  • 色彩的搭配與視覺感的發現及練習
  • 改造/創造力的重要
美感知能
  • 能運用對的色彩於適當的事物上,對色彩搭配有敏銳度
  • 能發現色彩在創作中與自我的關係
  • 能發現質感的差異與感受
  • 發現新舊物件在不同造型的美感呈現
  • 能欣賞並接納不同美的形式表現

課程概說

讓學生透過對色彩的發現探討與分析,試圖從中更認了解色彩與其代表含意,並藉由活動尋找屬於適合自己的代表色。
關注現今因快時尚流行與消費行為模式改變下,在生活中造成衣物過剩問題,借此課題將個人的舊衣物,先審思其價值與意義,接著就其顏色與質感讓同學進行色彩的分析,並用個人繪製的手勢簡易圖來重新改造,將舊事物賦予新的情感連結,延續存在價值。
此課程將運用機械縫製也結合家政手工的各種縫紉方式來完成,提升或增強同學於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並體認技術與能力優劣,是無分性別差異,發覺自己的可能與潛能。

美感預期成果

1.透過色彩重新認識自己。
2.體驗與發現到色彩是很直覺且直接的能呈現出心理狀態與情緒。
3.發現原來舊衣物或廢棄物能這樣的再利用。
4.學生未來會重新思考與欣賞二手物件的改造可能。
5.學生發現自我潛能的提升與肯定。
6從過程中體驗到原來質感在視覺與觸覺上是有程度上的差異。
7.學生更能思考如何做才是比較美好的呈現方式。
8.透過展示,讓同學能發現身邊有許多創意人。

教師課後省思

1.課程目標清楚很重要,引起動機部分不需花費太多時間,可直接進入主題。
2.大部分7年級的新生能力與動作力不夠強,所以每節課的學習單內容不可太多太雜,指令要清楚簡單明確。
3.分組團隊進行操作模式很好,但事前的異質性能力分組、團隊組員信心喊話、團隊組員分工訓練、隊員間合作協調或組員不合等問題.,皆需課前練習。
4.色彩小挑戰的練習內容,最好選環境或使用中的物件為對象,這樣才能有對照,且更可評判相同物件因不同顏色而帶來的任何觀感反映。
5.課末最好能讓學生學習發表與書寫心得、學習單時間要再長一些。
6.此課程可與家政課協同教學,要不然手縫操作與機械操作部分會多花2-3節課。
7.學習單提問部分要多加入學生對生活環境中色彩議題看法、個人對哪種生活物件之色彩搭配狀況及如何改善等具思考性的問題比較好。

課程規劃
  • 01
    觀察與思考

    1.討論:生活與環保、廢棄物、衣物改造前後的差異之看法與想法 2.完成1張學習單的提案; 3.回家收集衣物

  • 02
    色彩的觀察與分析

    1.將各組收集的衣物原形拍照與存檔 2.讓同學對衣物與自己進行思考、觀察、分析;3.完成學習單上的提問

  • 03
    小挑戰─尋找個人代表色與圖的練習

    1.完成色彩與情緒搭配的學習單;2.完成個人的手勢構圖創作的學習單 3.思考個人主色彩的呈現與配色

  • 04
    小挑戰─布料主色彩與質感的搭配練習

    1.將手勢圖結合布材、線材,與色彩的搭配試驗練習 2.用機械方式搭配手工,進行縫製

  • 05
    實作─進行手勢圖的縫製練習

    1.用機械搭配手工進行縫製;2.完成手勢圖縫製並進行簡易加工 (由於手縫與機械操作時間超出預期,故延長2-3節課時間進行)

  • 06
    成果展示與省思

    1.成果展示分享:欣賞並接納不同美的形式表現 2.實物改造前後的對照圖之看法與心得 3.完成學習單上的自我歷程與提案書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