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教學中有個困擾,就是比例有數據可分析有案例可介紹,但要學生應用就產生難度,所以透過這次研習,運用KIT,讓學生發現比例的存在,再運用老師訂製的吊燈,讓學生分組探索吊燈高度和人在書桌的適宜比例關係。試著將垂直平面中的水平分割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最後老師介紹吊燈在室內吊燈的應用案例, 讓學生發現具有比例的觀念,可以在生中發揮效用。
美感預期成果
1. 覺知比例的存在。
2. 將比例觀念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3. 了解甚麼是垂直平面中的水平分割。
4. 了解書桌與吊燈的適宜比例關係。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規劃
-
01課堂一
發下KIT鼓勵學生操作並試試看不同容器排法,會對外型產生甚麼樣的變化,並試著排列出將3種不同的比例關係並標示比例尺度
-
02課堂二
繼續探索KIT,找出較喜歡的造型,並標示其比例關係
-
03課堂三
老師準備寬度相同,不同長度的燈具3種,學生4人1組合併桌子,學生相對而坐,另外2位學生調整在此空間中,燈具最適宜的擺放高度為何?老師提醒學生思考的方向是:桌面-人-燈具-垂線的高度比例關係,請學生調整吊燈適宜的高度,老師拍下學生分組擺放的成果
-
04課堂四
老師將上一節課學生擺放燈具的照片秀出來,大家一起分享此垂直分割的感覺,並請學生寫下其想法
-
05課堂五
老師介紹吊燈在書桌適宜的比例關係,並請學生標記下來,和先前自己標記的其他比例關係做比較
-
06課堂六
老師舉例介紹吊燈運用的案例,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對比例的運用,有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