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親愛的,我把紙變硬了

核心概念
  • 紙的加工結構力
  • 合宜的設計結構
  • 結構之下的美感表達
美感知能
  • 結構的力量
  • 合宜的結構處理
  • 結構的排列與秩序產生美

課程概說

利用身邊常見的瓦楞紙箱和紙軸紙筒(例如:捲筒衛生紙、廚房紙巾、保鮮膜紙軸),學生分組討論、集思廣益、試著把紙板、紙筒做切割、摺疊、卡接等......做出能構承載重力的結構,小組紀錄實驗結果並發表分享。學生依全班實驗所得的想法,結合自己生活中的需求,創造出具有美感又能放置書籍、並收納個人物品的「桌上型置物層架」。最後教師歸納整理學生的作品,並闡述結構力學的知識,使學生最終能比較對應於自己的成品。

美感預期成果

1.在小組成員彼此激盪思考與反覆操作實驗下,學生能實際理解到「合宜的結構」能抵抗地心引力。

2.藉由自身實際生活的需要,學生能創造並實作出「力與美的結合」的成品。

3.經由老師結構力學的介紹,學生能「反思對照」自己的創作。

4.期中或期末展示結束後可接個人作品帶回,實際將力與美的層架運用於生活當中,時時感受美的存在

5.希望學生能從生活中小小的事物開始,從個人內化展現,到家庭、校園、社區甚至到整個國家,逐漸提升美的感受力與辨識力,擴展美的視野。

教師課後省思

實作時遇到最大的問題在於物件的體積變大,過程中不容易收藏、存放。

其次是使用的黏膠屬性:黏的快有可能不耐久(牛皮封箱膠帶)、黏得牢卻散發刺激氣味(相片膠)、黏著速度快確有危險性(三秒膠)、安全且牢靠的膠卻乾得太慢...等等,需要慎選材料。

另外,此課程不適合九年級下學期來施作,課程容易因為外來因素而中斷或受到影響。

課程規劃
  • 01
    步驟1

    紙的加工實驗

  • 02
    步驟2

    耐重測試(書本、裝水寶特瓶)

  • 03
    步驟3

    小組紀錄發表

  • 04
    步驟4

    思索自己生活的需要

  • 05
    步驟5

    依全班實驗成果來發想設計自己的桌上型置物層架

  • 06
    步驟6

    實際施作並修正(留必要的結構,並盡量使造型有美感)

  • 07
    步驟7

    教師整理同學所有成品,並與結構力學原理對照

  • 08
    步驟8

    學生填寫回饋單

林珮璇
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