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美感是從對美的感知開始。對美的事物在乎,是培養美感的第一步。而這又必須來自於認定「這和我有關」。從過去教授的視覺課程,與學生的對話討論中,發現學生即使有著審美判斷的能力,但課本對於色彩的探討,大部份是著重於色彩的原理、色彩帶來的心理感受等面向,並無「服飾色彩的使用」之相關主題。「黑色就是酷」、「粉紅色是女生穿的」,從這樣的發言中,可感受到學生對於色彩的刻板印象。
服飾色彩會給初次見面的人帶來不同的第一印象,且不同服飾質感、比例的運用,也都與之息息相關。希望能透過一系列服飾色彩的體驗課程,讓學生能主動發現身邊的色彩,透過觀察與記錄,打開看見「美」的眼睛,開拓新的視野。
預期美感成果
- 讓學生認識更多不同的服飾色彩。
- 能理解不同服飾色彩組合給予人的心理感受。
- 發現色彩與比例間的關係
- 發現色彩與質感間的關係
- 體驗如何以不同的素材加入顏料中,調配出不同的色彩質感。
- 思考色彩運用於服飾的合宜性。
教師課後省思
在第二堂課時,學生從雜誌中找尋各小組最喜歡的三組服飾配色並拍照紀錄。我帶領學生思考他們給予不同顏色的定義。從學生的表達中,我感覺到他們對顏色認知的思考較為薄弱。若能給予鷹架:事先準備一些形容詞讓各小組挑選後再發表,相信他們會更有自信,也更能充分的表達。
課程後半段,學生帶自己喜歡的衣服來探討材質、觸感、色彩排列,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帶來的服飾色彩較為一致(偏好粉色、藍、灰、黑),和他們從雜誌中挑選的色彩組合較無關聯。若有時間,我想再這裡多一些探討:為什麼他們這樣選擇?這些顏色之於他們又代表什麼?
第六堂課的服飾色彩分析及描繪,若有充分的時間引導觀察或丈量人體的各部位比例,相信對於他們的描繪會更有幫助。
-
01服飾色彩大比拼
引導學生分組觀察流行雜誌、傳單,挑選出最喜歡的五組配色,並透過剪貼的方式於學習單中呈現。
-
02有感色彩
以色票比對選出的五組配色,挑選出最接近的顏色,紀錄其色相。 2.分組發表、討論(為什麼這樣選擇?這樣的配色給你什麼感覺?)
-
03色彩的比例及質感
1.從各組選出的五組服飾搭配,分析不同色彩比例運作於其中的不同效果。 2.從學生或老師帶來的衣物中,觀察、探索、討論同一顏色、不同材質之間的外觀、觸感之差異,並紀錄下來。 3.各組推派一位模特兒為其進行妝扮,實際操作、觀察色彩與比例的關係。
-
04色彩媒材試驗
引導學生進行色彩試驗,嘗試將不同材料加入壓克力顏料中,觀察其質感的變化。
-
05我型我色:創作
若你是一位服裝設計師,會如何呈現合宜的服飾質感、比例及配色?
-
06我型我色:創作、欣賞、發表
1.學生完成作品 2.學生互評 3.教師總結、歸納合宜的服飾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