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比例美食力

核心概念
  • 比例的意義以及組成方式
  • 比例的美感樣式
  • 具有美感的比例形成方式
美感知能
  • 探討比例在生活中呈現的樣貌
  • 比例中的美感特性
  • 體認出生活中具備美感的比例

課程概說

尋找生活中的比例概念,從生活中的物件比例測量例如:桌子、櫃子、牆面、書包……等,進行色彩的比例配比,重新體認比例的特性以及重要性以及在視覺上呈現的美感效果。Kit1設計在簡單的長方形中,將色彩抽離,體驗將黑、深灰、淺灰以及白四色的比例分配,對比例有感後,Kit2在同樣大小的長方形中加入色彩進行比例分配,重新檢視比例加上色彩的不同分配與感受。最後作品呈現教師提供不同的形狀器皿,但是色彩不同的食物,讓學生實際擺放,藉由擺入不同的色彩的食物體會在自己的水果盒中的比例分配,並且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水果盒中所遇呈現的美感效果。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參考自臺東縣立海端國中黃美玲老師「水果切盤」課程。

原教案的設計中,從生活物件的比例測量作為開場,中途將POP書寫作為讓學生體會比例的KIT,但是最後轉化到水果拼盤有些許的不合適,希望藉由局部的修正以及不同KIT的設計以及安排讓這個課程可以有不同的體現效果。
並且以學生生活中的食物擺盤做為課程的最終作品,讓學生可以將比例的概念帶到生活中,可以加深學生在學習上的印象以及成效。

教師課後省思

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材料的挑選有很深的體會,模板的製作確實讓比例的教學有滿有趣的效果,原本以為餅乾的效果會很好,卻因為挑選的餅乾大小及形狀使的學生在理解上的難度增加,之後在挑選使用的細節時要多加思考。
這次的比例課程比較呈現出聚斂的效果,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比例的建構,之後可以思考使用擴散的方式來嘗試比例的呈現效果。

課程規劃
  • 01
    生活中的比例

    測量生活中的物件比例,並從中討論其比例的美與不美。

  • 02
    比例中的美感覺察

    藉由比例配置美感的了解,針對教師提供的物件進行分析與檢視其比例的配置及比例的美感呈現方式。

  • 03
    無彩色的比例配置

    進行無彩色的比例配置練習,學習呈現出具美感的比例作品,並能解釋其呈現的特性。

  • 04
    有彩色的比例配置

    進行有彩色的比例配置練習,學習呈現出具美感的比例作品,並能解釋其呈現的特性。

  • 05
    在有限中的無限

    進行下周的比例配置—食物擺盤進行規畫以及安排設計三種不同的比例特性。

  • 06
    製作與省思

    從上周的三個草圖中挑選一件做為實體作品的呈現,並進行作品分析發表,須對同學解說其美感的比例配置。

陳懿如
高雄市立一甲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一甲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