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吊掛式盆栽展示架設計

核心概念
  • 結構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結構構面。
  • 從材質特性思考處理結構問題。

課程概說

在八下「環境.建築.生活圈」單元中,發現學生對「結構」觀念非常薄弱,在製作過度依賴黏膠與膠帶,以致影響作品的堅固性與造型美感。與此同時學校正進行許多工程,隨處可見與結構相關的工法 ﹕校舍結構補強工程界由翼牆、擴柱增加建物耐震係數﹔工程中搭建的鷹架,運用結構力學設計出輕便的工作平台﹔風雨操場地基的開挖與植筋打下建物穩固的基礎。因此這個單元以「結構」構面為核心,設計各種結構挑戰與試驗,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思考結構問題並累積結構設計經驗。接著以瓦楞紙掛盆架設計為題,讓學生設計、製作具支撐與展示植物功能的器具,讓學生在思考結構穩固過程中兼顧美感的思考。

向度分析

美感知能\r\n1.材質的物理特性與使用。\r\n2.認識不同材質結合的方法。\r\n3.結構設計的造型變化與美感表現的相互關係。\r\n4.有效率的結構設計可形成具有美感的造型。

美感預期成果

原〈自己的〉教案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材質的認識、結構概念與工具操作......等能力比教師預想低很多,成效不如預期成成果。分享會交流委員建議結合106-2讓作品回到生活。因此在作品形式上稍作修改,將擺放升級成吊掛方式,挑戰不同任務,並結合之前幫學校設計的閱讀角,讓作品能回到生活環境中綠美化校園,達到實用的目的。
此教案上課內容由作品完成所需具備的概念拆解,於前導課程讓學生分別一一操作實驗,再給予任務目標,讓學生依據產品特性設計製作作品,最後結合環境裝設布置,期待學生能設計出有效的產品美化環境。

 

教師課後省思

1.學生進入實作後,製作時間拖得很長,超過單元預定六堂課時間,日後結構難度設計與教師介入協助解決問題的時機,須適度拿捏調整以期有效利用時間。
2.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有許多潛能與創造力,能獨立設計出符合要求且兼具美感的產品。從學生的回饋,教室可以更放膽的把很多未知的可能性,交由學生創造、解決。
3.現在的學生手作能力與觀念相較過去差很多,在引導過程中需更詳細的說明與引導。

課程規劃
  • 01
    材質特性與結構測試

    1.瓦楞紙直橫結構強度測試:了解瓦楞紙不同切面強度的差異。 2.材質強度測試:透過遊戲認識材質的強度。 3.支撐結構測試:運用切割、摺疊、捲曲......等技法改變紙張造型,做成支撐重物的結構物

  • 02
    設計支撐結構

    1.十字卡準操作實驗:運用十字卡榫做成支撐重物的結構物。2.L形結構設計:運用卡榫結構做成支撐物,使水平面可以放置重物

  • 03
    模型研發試作

    開始設計製作,使用回收紙板製作,將設計概念轉成實體,檢視功能與造型美感

  • 04
    原型研發試作

    依據模型重新設計修正,開始製作放置單盆盆栽作品

  • 05
    布置發表、觀摩交流

    1.在校園閱讀角布置盆栽掛架與盆栽,讓作品與校園閱讀空間結合 。2.小組發表作品,分享設計與布置理念 。3. 觀摩交流。4.講解與總結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