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布布經心_制服質感練習

核心概念
  • 透過認知原住民傳統服飾與現代衣著的布料材質特性差異,瞭解季節與穿搭合宜布料的關係。
美感知能
  • 透過觸覺,認知布的紋理差異與功能性特質。
  • 透過織帶機,瞭解布的織作原理。
  • 織帶作品能夠搭配相對應質感的布面,剪貼設計制服。

課程概說

我們是由太魯閣族學生與阿美族學生所組成的學校,學校制服是學生每日到學校時必須穿著的衣服,制服未分別冬季與夏季的差異,穿著制服時學生總有許多抱怨。因想藉由美感課程,讓學生認知原住民傳統服飾的材質與現代衣著的材質差異,也透過課程了解棉、麻、帆布、牛仔布、毛料、聚酯纖維等布料的質感,透過織帶機的織作了解布料的織作原理,使得學生能夠了解生活中的布料特性,以及透過布特性了解季節與穿搭合宜布料的關係。再藉由課程的發展,希望學生能夠設計出用織帶作品融入夏季與冬季制服的設計圖,並能夠搭配相對應質感的布面剪貼,以成果展的方式在學校展覽。

美感預期成果

  1. 理解原住民傳統服飾的材質與現代布材料與質感的關係。
  2. 知道衣標的作用與布料合宜的設計。
  3. 理解布料織作的原理。
  4. 理解經線與緯線織作的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織帶機的使用。並非每一位學生對於織布有興趣,因此用兩人一組來讓他們彼此相互協調。
  2. 在設計制服時,學生手繪草圖後,並不能再畫出相同的草圖,所以課前先將草圖影印好,上課就會方便許多。
  3. 在課程進行時,布的處理上需要再課前做練習,剪出來的布才不會坑坑疤疤的。
  4. 在未來規畫的課程中希望能夠再簡化一些,把布料的質感做的更深入。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透過觸覺知道制服的材質,能理解布材質的差異。

  • 02
    第二堂

    從衣標知道棉、麻、帆布、牛仔布、毛料、聚酯纖維等布的差異並能敘述布料的質感,理解布料的功能性與合宜的特質。

  • 03
    第三堂

    知道布的織作原理以及整經方式。

  • 04
    第四堂

    布的織作方式以及完成作品。

  • 05
    第五堂

    利用織帶作品設計出一套夏季與冬季制服,並搭配相對應質感的布面剪貼。

  • 06
    第六堂

    了解布的特質以及作品的質感。

張意佳
花蓮縣立平和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花蓮縣立平和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