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偶域比例

核心概念
  • 比例的美感和生活經驗的關聯性。
  • 合宜的比例構面,人體與物件比例之美、比例模矩應用與空間氛圍掌握。
  • 瞭解運用比例進行創意思考,做出符合生活需求的美感判斷。

課程概述

大大小小、高矮胖瘦、色彩、造型各有特色的動物玩偶、人物、卡通布偶到底隱藏著何種比例上的密碼,總是讓人愛不釋手。希望藉由此課程引導學生觀察和實際討論,這些布偶造型上是何種長寬尺寸改變,產生比例上的變形,影響美感,讓學生發現探索生活上有哪些物件存在著比例的美感。
運用座標比例的改變,將原本看似正常的造型,變形成為獨特的造型,藉以瞭解比例、變形和美感三者之間的關連性。
最後結合在學校校園中常看到的校鳥喜鵲的型態造型,進行色彩和造型比例上的自由創意構思改造,學生透過分析、歸納、調整、組裝、修正,進一步完成一個獨特又具有比例變形美感的造型偶。

美感預期成果

  1. 美感預期成果學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2. 學生能瞭解比例影響生活美感的重要關鍵,且提升對周遭事物的美感敏銳度。
  3. 學生能運用比例座標變形,繪製出獨特的作品。
  4. 學生能學會探究分析進行創作,並欣賞他人作品之優點。

教師課後省思

  1. 部分學生一開始找不到測量布偶比例的方法,會直接用描輪廓的方式,造成比例不正確。另外,對照方格紙比例縮小至學習單的比例不會看。方格紙上的尺寸和實際布偶的尺寸差距過大。身體總長和寬度量錯了。大多數的學生能找到測量布偶比例的方法,少數學生需經老師提示來完成。
  2. 喜鵲座標變形畫法,少數學生無法理解,不會調整線條比例位置。因此所繪製的造型比例變化不大,需個別加以指導。
  3. 用錐形、圓柱體、球形、蛋形和珍珠板,讓學生去思考如何搭配不同比例、大小、形狀來製作喜鵲造型,學生能充分理解並快速掌握到方法。
  4. 部分學生習慣用手繪方式,對於工具使用還不熟悉,不習慣用圓圈板、橢圓板、雲形尺、直尺等工具來繪製裁切圖形。造成精緻度不夠,無法產生美感。因此,老師需適時給予提醒或親自示範,讓學生知道如何善加運用工具。
  5. 黏接跟連接的概念不足要再加強,提醒學生要從各種角度來看喜鵲造型,看看是否黏歪了。
  6. 有一組學生只做一顆蛋形,眼睛、嘴、翅膀、尾巴都在上面,無法觀察比例。用壓克力顏料上色會塗不均勻,喜鵲偶顏色比例配置有落差(少了白色)。
  7. 學習單的內容有描述太簡單,未針對老師的提問做出正確描述,需再提醒。
課程規劃
  • 01
    比例之美

    介紹比例的6個要素,分組討論動物玩偶,做測量歸納出比例和特徵作了哪些改變,上台報告。

  • 02
    變形比例

    介紹座標變形法的原理,選定造型,進行線條間隔比例的調整改變練習。

  • 03
    偶遇比例

    介紹學校校鳥-喜鵲,讓學生觀察真實喜鵲身形大小比例與其身上顏色黑、藍、白、藍綠和紫色的比例配置。運用比例變形自由發想造型,設計草圖。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