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核心概念
  • 透過此課程,確實重新覺查自我感官的潛能,用五感再度探索自我,並藉由創作的完整度,肯定學生的自我價值。
美感知能
  • 從校園環境中觀察的物件:生態池鐘塔、指示標誌。
  • 課程中學生學習的美術設計工具或技法:版面構成、字型設計規範。
  • 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的概念:新藝術運動、非具像藝術。
  • 融入環境教育議題。

課程概說

本課程旨在十二年國教最後一個階段,可以讓長期在升學主義至上的台灣教育體制中成長的學生,重新檢視美感課程進行的態度及術科操作完整度的培力。學生可以透過此課程,確實重新覺查自我感官的潛能,用五感再度探索自我,並藉由創作的完整度,肯定學生的自我價值。讓作品不再是打完分數就回收處理掉的應付心態,而是視為正式作品可供展覽並存留價值珍貴紀錄。利用美感課程計畫的合作,轉化學生規劃作品的整合能力,讓學生練習掌握視覺符號表達的能力,由實作的經驗,進行思想、價值與情意的表達。另外也利用本校這五年間所執行的相關美感計畫,讓呈現的設計案例,指導學生具備藝術感知、欣賞、創作與鑑賞的能力。最後透過相對應的蕭如松藝術風格轉化,學習用學生自身的經驗,將校園定點的景像與事件,透過圖像的去立體化與簡化,形塑自創的視覺符號。

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上關於美感觀察,我們從校園環境中觀察校園美感再造計畫的生態池鐘塔,重新
建置蕭如松風格的環境,以實地了解藝術家的作品。另外在學美美學計畫依然以蕭如松風格
的指示標誌作為美感觀察的基礎。而美感技術的呈現,我們在課程中讓學生學習的美術設計
工具或技法:如版面構成、字型設計的練習,直至圖形元素的構成,發現學生的差異化較
大,有部分未能達到完整度的要求。在美感概念的指導,在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的概念:新
藝術運動、非具像藝術,大體上都能達到認知能力的展現。

課程規劃
  • 01
    美感覺醒:書寫具體的校園五感經驗

    1.五種感官的覺醒:由回饋單讓學生撰寫自己在校園期間最深刻的五感經驗。全班六組成員分別透過小遊戲接龍,形成全班最有感的打卡景點。

    2.導入美感有關的識別意象:台灣燈會的視覺形象及相關時事的事件。討論融合校園識別的可能性。

  • 02
    美的歷程提煉術:校園代表性景點的關鍵詞

    1.教師說明何謂美?說文解字的解釋及西方esthetica字源字義,說明感覺的重要。

    2.教師引導相關美的歷程經驗及學生回饋自身經歷過最美好的校園記憶。

    3.整合上節討論的關鍵詞。

  • 03
    跟著蕭如松去校園:熟悉蕭如松藝術風格

    蕭如松的藝術

    1. 帶領同學們從認識蕭如松的藝術

    2.文化局建置的蕭如松校園寫生作品,帶領學生導覽並熟悉其藝術風格。共六件,每件導覽加路程,平均約七分鐘。

    關鍵詞與圖像的聯想

  • 04
    美感校園巡禮:了解本校相關美感計畫的蕭如松元素

    1. 從校園環境看見校園美感再造計畫:生態池鐘塔複刻與〈噴水池〉作品的整合關係。

    2. 從校園環境認識學美.美學校園識別標示計畫:觀察校園平面圖、指示牌、導引牌等的蕭如松元素。

  • 05
    介紹美感課程的學習構面

    1. 引導動機:由上節課美感校園巡禮中執行的案例,全班六組成員分別討論歸納整合觀察到的元素。

    2. 討論並選擇六個學習構面的應用:結構、構造、質感、色彩、比例、構感

    3. 預告下兩週的材料使用

    4. 視覺識別構成造形初稿

  • 06
    風格形象化的討論及造型草圖試做

    1. 由教師解析本校相關美感計畫,轉化在美感學習構習面,讓學生檢視自己歸納整合的元素符合度為何?

    2. 採用「構成」學習構面的應用,並做造型草圖。讓學生練習版面構成,把相關元素「放在一起」經營位置。

    3. 視覺識別符號造形定稿。

  • 07
    製作材料的準備及簡易完稿練習

    製作材料

    1. 版面製作流程介紹及相關工具的準備。
    2. 工具材料的檢核。

    輔助材料

    1. 拍照呈現的畫面參考方式及輔助工具的準備。
    2. 輔助材料的檢核。

    手工完稿練習:美工刀、完稿尺、鉛筆、代針筆……完稿過程的練習。

  • 08
    版面構成解析:明確原則的運用

    版面構成

    1. 編排相近原則:具關連性的群組化。

    2. 編排對齊原則:圖文都當色塊處理,找相互的關係。

    3. 編排對比原則:圖文之間的對比強弱。

    4. 編排重複原則:相同元素統一化並重複使用。

    5. 編排留白原則:讓版面乾淨及留白完稿紙的使用。

  • 09
    色彩與配色:了解色票及配色原理

    色票種類介紹

    1. pantone、pccs、DIC…。
    2. 印刷色量色票練習。


    示例簡介

    1. 北緯26度島嶼顏色。
    2.台灣文化色彩:台灣紅、台灣金、台灣青。


    水性色鉛筆用色的示範技法

    1. 用具使用規範及使用方法示範。
    2. 水性色鉛筆步驟示範。

  • 10
    設計稿製作(型板刺繡的準備)

    描圖複製定稿完成

    1. 整體造型完成檢核。

    2. 描圖完成檢核。

  • 11
    型板刺繡(一)

    刺繡工具的使用方法。

    線與面的構成繡法。

  • 12
    型板刺繡(二)

    轉印色稿製作
    1. 色稿複寫(型板分層的順序、扣環固定)。
    2. 代針筆描邊及及色線刺繡。

    作品完成:分組評量
    1. 作品完成。
    2.建置各組作品的校園定位點。

    透過教師評量及學生的自評、他評,擇優作品建置校園定位點。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