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回憶的故事 ‧ 色彩記憶隧道

核心概念
  • 瞭解色彩的色相、明度、彩度。
  • 瞭解色彩搭配中的類似色配色與對比色配色,能夠搭配出合宜的色彩配置燈片。
  • 瞭解並善用色彩的符號性與意義性,善用色彩與元素表達出個人生命的色彩隧道。
美感知能
  • 學習使用數位資源,從複雜的環境中擷取純色。
  • 學習運用色鉛筆混色技巧,調配代表自己個性/特質的內心色。
  • 學習運用卡典西德的疊色技巧,瞭解色彩減法的疊加特性。

課程概說

色彩是人類情感其中一個直觀的連結,但在生活中的色彩其實多是細碎混合的存在,僅附屬於環境物體之中。
本課程以光中的色彩配置與疊加練習做為課程核心,除了讓學生真實看見顏色外,也讓學生練習透過色彩整理自己的故事,練習用色彩說自己的故事。
課程首先透過前段活動讓學生從環境和內心中抽出純色色彩,學生將顏色從物體上、環境上或內心抽出。顏色先成為顏色本身與學生面對面,學生再透過觀察顏色去感知帶給他們的感受。
課程後半段透過配色原理的解說與色彩隧道實驗,讓學生嘗試光中的色彩配置與疊加練習,一層一層調整與修改,完成並用色彩說出自己的記憶隧道。

美感預期成果

期望在六堂課後,學生能夠比以往更敏銳的感知色彩。也期望透過色彩疊加的實驗了解混色以外的色彩堆疊與配置效果。

教師課後省思

  1. 問題與對策:在製作過程當中,組成成品的紙張扇形結構製作過程較為費時。因此未來實施本課程時,將先用繪圖軟體完成紙張骨架的電子檔,協助學生更容易組裝隧道結構。
  2. 未來教學規劃:

(1)未來課程實施時擬改變色彩選擇之方式,使色彩選擇上更為自由。

(2)本次成品邊框較窄,視覺上較為薄弱,未來將改變隧道書的比例。

課程規劃
  • 01
    序曲-我的代表色

    在第一堂課上,以代表自己的顏色做為引起學生動機的活動,透過學習單與提問了解自己的個性/特質,藉由挑選自己的代表色活動,動眼看看多采多姿的色彩世界。 課程後半段請同學拿出代表童年生活的照片,兩三人一組分享童年故事後,透過色票找出童年經驗的代表顏色。

  • 02
    前奏-色彩觀察計畫

    在第一堂尋找自己的顏色後,學生已見識色彩世界的繽紛艷麗的顏色。接著在第二堂課中,利用色票與取色APP工具,讓學生發現並收集生活環境中的顏色。

  • 03
    嘗試篇-色彩互動實驗

    本節課讓學生使用收集來的顏色,利用卡典西德剪出代表顏色的造型,不同顏色黏貼在數片透明片上,透過光線去觀察疊色後的顏色。寫下觀察記錄與配色心得。

  • 04
    發現篇-配色與疊色原理

    在上一篇嘗試配色經驗後,利用學生上一節的經驗做為起點,教師透過PPT與學習單分享色彩的搭配,包含類似色與對比色的搭配原理、補色組合、前進色與後退色以及色彩情感。讓學生色彩搭配的技能從原本單純的主觀嘗試到色彩概念漸漸建立。

  • 05
    探索篇-搭建色彩記憶隧道 Part 1

    在先前的準備後進入課程的核心--色彩隧道的搭建。色彩隧道的搭建靈感來自於傳統立體書—隧道書的原理而來。透過一層層畫幕交疊累積出色彩的層次感。搭建色彩隧道的第一節課首先著重於改版隧道書的製作。

  • 06
    探索篇-搭建色彩記憶隧道Part 2

    在本節課將完成改良隧道書放入第三節課曾經嘗試過的透明片。透過光照確認疊色效果後再做調整改良(換色、改片黏貼位置或是改變色彩造型),完成屬於自己的回憶色彩隧道,用顏色說一個自己的故事。

黃培茹
南投縣立旭光高級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